检验报告单不仅是医生诊断的依据,更是患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
然而,传统的纸质化验单上往往只是冰冷的检验数据,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临床意义和诊疗知识并非易事。
顶尖三甲检验科
推出“会说话”的化验单
2025年7月7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检验学部推出了“会说话”的化验单。
检验学部在传统纸质化验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设了专属二维码。患者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直达与检验项目或疾病相关的健康科普视频。
例如拿到血脂报告单,扫码后即刻呈现高血脂成因剖析、日常饮食禁忌、科学诊疗方案等系统化科普内容,让检验数据“开口说话”,帮助患者深度理解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同时掌握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知识。
据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主任徐建教授介绍:“患者可以通过扫描检验单左上角的二维码,跳转到医院微信公众号,观看相关检查项目的科普视频,有针对性的了解到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目前,围绕“体重管理年” 主题,率先推出血脂、血糖、血尿酸三类项目的“会说话”化验单,后续我们将会根据疾病的类型,不断扩充检验单科普内容。”
“会说话”的化验单
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从患者角度来看,其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
传统化验单上满是专业术语与复杂数据,普通患者往往一头雾水。例如,拿到血脂报告单,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数值背后的含义,患者很难自行解读。
而会说话的化验单通过扫码呈现科普视频或者AI智能体,将疾病成因、饮食禁忌及诊疗方案等内容直观展现。普通患者再也不用为看不懂单据而焦虑,能随时回看了解自身情况,大大提升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度,增强了就医的获得感。
从医疗服务层面分析,这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
它缓解了患者对检验结果的焦虑情绪,优化了患者就医体验,有助于构建更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医护人员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向患者解释基础检验知识,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关键的诊疗工作中。
并且,这一创新推动了医疗服务从单纯疾病诊疗向全面健康管理的拓展,契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在健康科普方面,智慧化验单显然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方式,让优秀的科普内容即时出现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相较于各种社交平台上的“广撒网”,显然效率更高,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对普通人的体验更好。
当然,新事物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一些可提升之处。
比如,科普视频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患者的需求;对于很多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对电子化服务的接受程度不高,操作难度大;视频内容的录制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等。
此外,如何将这一模式更广泛、更深入地推广应用到更多检验项目上,也是后续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会说话”的化验单
检验与临床合作的新范式
过去,医院检验科传统的纸质化验单存在着千单一面、信息传递不畅、解读不直观等问题,临床医生因为工作任务繁重,缺乏足够的时间为患者详细解读检验结果。
得益于检验与临床越来越紧密的协作关系,如今检验科不仅能通过主动沟通临床,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还能在传统的化验单中融入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帮助临床和患者更好地解读检验结果,为患者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和精细化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这类智慧化的化验单也是检验-临床协同模式的机制突破,从检验服务临床的传统模式到检验临床合作服务患者的个性化诊疗。
不论是针对性的科普文章撰写还是科普视频库的搭建,都需要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临床专家与检验科一道,为患者带来更加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体验。
将科普融入到疾病诊疗的过程中,将治病与治未病紧密结合,以不同的疾病特点为基础,以提升患者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为目标,这种检验与临床合作的新范式,必将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为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医患关系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