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提到,他已经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已经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过。消息一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人脑工程概念股走强。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
自七十年代脑机接口概念被提出,至今在全球已经进行过多次试验。从动物到人体、从单边到双边,2022年3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瘫痪患者双边植入脑机接口,实现控制两只机械臂使用餐刀餐叉实现自主进食,BCI技术迎来爆发阶段。
BCI系统由四个核心部分组成: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执行、神经反馈(如图)。根据系统的信息流走向,BCI被分为输出式、输入式及双向闭环式系统。输出式BCI通过读取大脑信号,向外部设备输出通信或控制指令。输入式BCI由外部设备向大脑输入电、磁、光等刺激,从而调控大脑中枢神经活动。双向闭环式BCI融合了以上两类,同时具备读取和刺激功能,实现脑-机信号交互的闭环。
01 侵入式脑机接口 想象空间巨大,临床试验受限 按接入方式不同,BCI可分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国内企业普遍主攻非侵入式技术,而国外则是侵入式为主。 侵入式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或者钻透颅骨将脑电传感器植入脑内,脑电信号更加保真,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创伤较大。代表企业有马斯克的Neuralink以及国内的脑虎科技。 Neuralink由埃隆·马斯克投资1亿多美元组建,2020年发布新一代的脑机接口设备:利用一台神经手术机器人向人脑中植入数十根直径只有4-6微米的“线”以及专有技术芯片和信息条,然后可以直接通过USB-C接口读取大脑信号。 图源:Neuralink 在技术路径上,国内的脑虎科技选择了与Neuralink相似的高通量柔性微电极阵列的方式。通过将可控降解的生物材料蚕丝蛋白包裹在电极外作为植入载具,植入大脑皮层后自行降解,避免了载具需撤出的缺陷。目前,该技术已通过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成为国内首家开展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公司。 02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已有商业化应用 与侵入式脑机接口直接采集神经元的冲动不同,非侵入的脑机接口采集到的信息是头皮脑电,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受限,从技术路径来看,主要以脑电图(EEG,采集头皮电信号) 为主。还包括功能近红外光谱 (fMIRS)、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fMRI)、脑磁(MEG)。应用场景包括消费端及医疗端,在医疗端方面,国内代表企业主要有强脑科技、博睿康、臻泰智能、脑陆科技等。 强脑科技创立于 2015 年,是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的第一支华人团队。创始人韩璧丞是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目前获得了中国电子、招商局资本、光大控股、腾讯联合创始人、华登国际、鼎晖投资等机构的投资。 该公司已有两款商用的产品。其中一款可以利用脑电波神经反馈训练来提升认知能力,追踪专注力数据、并对其进行量化和提升。另外一款BrainRobotics为智能仿生手,是一款将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的高科技康复辅具。 博睿康成立至今已完成4次融资,据医械数据云数据显示,博睿康目前已有3款脑电信号采集、监测、辅助诊断产品获批,主要针对癫痫、中风、老年痴呆、抑郁等神经、精神类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03 医疗健康成重点应用领域 无论是侵入式还是非侵入式,医疗健康为其最主要、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的应用场景为神经、神经类疾病的改善与治疗,如癫痫、帕金森、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药物成瘾等。 全球大部分国家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提升,与此同时,治疗药物稀缺,研发难度高,美国全球生物科技创新组织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从临床 I 期到上市的成功率仅为 8.4%,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未满足需求仍然十分巨大,BCI技术在医疗器械上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其中脑起搏器技术(DBS)运用电刺激的方式干预大脑的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等脑疾病的临床治疗,是脑机接口在 医疗领域的有效尝试。 DBS还有望应用到更多疾病上,包括慢性疼痛、强迫症(OCD)和抑郁症等。目前,瑞金医院正在将尝试将该类技术结合脑机接口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上,该临床项目目前已在7位抑郁症患者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国内的DBS市场主要由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三家外资品牌把控,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布局在DBS设备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有乐普医学、神奕医疗、学国生物、迈普再生医学、迈普再生医学、轩承科贸、品驰医疗、景昱医疗、常州瑞神安等企业。 此外在康复领域,BCI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而言,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辅助性脑机接口,通过脑机接口设备获取患者的运动意图,实现对假肢或外骨骼等外部设备的控制;另一种是康复性脑机接口,经过脑机接口设备直接作用于大脑进行重复性反馈剌激,从而增强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联系,实现修复。代表性公司是臻泰智能,其发布的“BCI+VR+机器人”脑机智能康复整体解决方案,首先通过计算机视觉图像来刺激运动神经,让非侵入式脑机捕捉患者的运动意念,然后驱动康复机器人带动患者的肢体运动。 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近年来也收到政策重点关注,十四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清单中“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位列其中,《“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研发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人机交互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康复装备。 虽然研发难度极高,收获期甚长,但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探索与应用,仍然十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