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技术

切口仅0.6厘米!机器人“打辅助”实现颅内手术快、准、稳

发布时间:2023-03-06 来源:医械一线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近日,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使用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医院首例机器人辅助下脑内血肿精准穿刺引流手术,切口仅0.6厘米。这种新型手术方式的开展也代表着脑内“盲穿”时代的结束,为精准化探究大脑奥秘开启新篇章。记者了解到,该患者为44岁男性,患有高血压10余年。因突发左侧肢体偏瘫,被送入陕西省第四人民急诊科。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因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并在右侧基底节、颞叶位置形成了脑内血肿,从而导致患者左侧肢体偏瘫。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将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考虑到该患者因脑内血肿而导致左侧肢体偏瘫,且CT检查结果显示出血量大,急需手术干预。传统的开颅血肿清清除手术,需要在全麻下操作,且手术创伤大,故不是该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

微信图片_20230306150901.jpg

经综合评估病情,并于术前反复模拟手术路径,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下脑内血肿精准穿刺引流术,并最终选择了距离血肿最近、完全规避重要神经功能区、同时最能贯穿血肿范围的颞中回为穿刺点,确保患者的安全。


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患者被推入手术室,由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手术,手术切口仅0.6厘米。术中,充满科幻感的机械臂精准地控制着置管的深度和角度,顺利完成”精准制导”脑内血肿穿刺置管术。

微信图片_20230306150904.jpg

据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出血部位往往在脑组织深部。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进行血肿腔置管引流。传统的开颅手术必定会“牺牲”手术路径上的正常脑组织,甚至造成重要的神经功能受损;而常规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存在置管位置不精准,达不到预期引流效果的可能,还有造成新损伤的可能。精准把控手术带来的损伤、尽可能微创操作,对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都至关重要。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为精准、微创、安全的手术提供了可能。它能将医生的经验与机器人技术中的定位准确、动作精细、运行稳定、操作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以及对干扰的有效控制等特点有机结合,可以消除人手颤抖,减少医生在手术中因疲劳等而产生的负效应,提高了疾病诊治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尤其是针对深部病变,重要功能区病变等,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与安全,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实现手术最小损伤。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引进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为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武器库”又添一项“利器”,不仅为更好地救治各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创造了条件,也为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拓展机器人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无接触神经外科等工作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微信图片_20230306150907.jpg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