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医疗服务供需端带来了持续而巨大的冲击与改变(详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冲击下,医疗服务供需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并且正在改变医疗服务模式。本篇预测了未来可能出现的9大医疗服务模式。
智慧城市急救调度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各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未来智慧城市将实现公安、消防、交警、急救等应急处置服务资源统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平台上。整个城市各个医院的急诊急救中心需要接入智慧城市急诊急救智能调度平台,实现联网,并动态显示各医院急诊急救资源运行状态,进行智能化统一调度。
未来智慧城市急诊急救智能调度平台将会与导航、通信、可穿戴健康设备和居民健康档案等对接,实现智能化急救呼叫定位与急诊急救信息提前收集,并提前将急诊急救信息推送给各个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支撑医院院前、院内急救流程的无缝衔接。
在可预见的将来,当救急人员到达身边,就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物联网检查设备了解患者情况并上传智慧急救调度平台,平台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检索到并调度救护车送到具有病情对应空闲抢救资源的而且可以最快到达的医院急诊急救中心,个人想挂号急诊,也可以通过智慧急救调度平台,进行人工智能远程预诊,并通过人工智能推荐匹配病情并且排队最少的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因此,未来的医院的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将由不可预知的“守株待兔”不可控模式,逐渐改变成为部分可提前预知提前响应的可控模式。
精准预约诊疗模式 医疗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医疗服务大模型、互联网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或预约诊疗平台等手段推进精准预约诊疗模式,可以减少患者排队挂号缴费和候诊的时间,还将可以让医护提前获得就诊患者基本病情信息、就医需求数据等,可以减少医护病史信息采集的时间,同时也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提升医护人员诊疗服务效率和诊疗质量。 尤其是各种大模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和全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促进支持就医群众对自身健康疾病、就医需求、各医院医疗资源及学科优势、各医生及医疗专家的特长、目标医生的门诊出诊时间及挂号号源等情况都可以有更清晰的了解,这对于支撑患者端实现精准预约诊疗,避免其长时间等待和无效奔波,降低盲目就医导致的时间和费用的比例都很有帮助,提升就医效率和体验的同时,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缓解看病难问题。 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精准预约诊疗模式将会得到不断创新优化及推广,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门诊一站式诊疗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将推动和支撑医疗机构应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简化医疗服务流程、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实现门诊“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 第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和支撑医院实现精准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治疗、自助报道、智能化分诊排队叫号、无现金自助缴费、手机查阅下载检验检查报告(无纸化)等智慧化服务功能,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压缩减少患者门诊挂号、取号、缴费、咨询、打印报告和报道分诊等环节,缩短患者在门诊的等候滞留时间,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第二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减少门诊护士站原来分诊护士分诊、导诊、咨询等服务的工作量,使得门诊护士站可以转变为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在为患者提供分诊、导诊、咨询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人工缴费支持、检验标本采集、检查治疗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第三方面,在智能化物流系统和远程诊疗系统等的支撑下,检验标本将由物流系统送到临床检验实验室,药物将通过智能化发药机和物流系统运送到门诊护士站并发给患者,或者可以通过快递物流直接配送到患者家中;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和门诊护士站远程视频诊疗系统获得门诊药师用药指导。可以减少患者到检验科窗口采集提交标本和到发药窗口排队取药的就医流程环节,减少患者在医院内流动,降低医院电梯交通系统等资源运行压力。 第四方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很多医疗检查设备操作智能简易化,并可以实现远程诊断治疗操作,可以支撑医院打破医技检查设备集中布局的模式,将很多专科特色的检查治疗设备设施布置到相应专科门诊区域,例如在产科门诊布置彩色超声设备等,在口腔科布置X光影像设备等,进一步减少患者到医技区重新排队检查治疗的流程环节。 总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和支撑医疗机构持续进行门诊医疗流程的优化改造,让大部分患者在一个门诊诊区内实现就诊、缴费、咨询、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等门诊就诊全过程的门诊一站式诊疗模式,改善就医感受,降低医院资源运行压力,优化就医环境。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求,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门诊MDT岗,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MDT服务,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推广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远程医疗系统的快速发展,必将支撑多学科诊疗模式突破医院多学科医疗专家资源不足和多学科专家齐聚时间空间的限制,推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快速发展。 大型医疗装备共享与预约诊疗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医工、医理融合发展,推动医疗装备向大型系统集成化快速发展,很多创新性大型医疗装备系统不断研发成功并陆续投入临床应用,例如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质子放射治疗系统、中子放射治疗系统、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智慧化手术机器人系统、多功能复合型手术室系统等,这些创新性大型医疗装备,往往会率先在国家区域医学中心投入使用。 为了有效提高大型医疗装备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政府重复投资,同时确保区域医疗质量,提高区域医院医疗水平,大型医疗装备资源走向区域医院全面共建共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将支撑构建区域大型医疗装备资源共享平台和预约检查治疗平台,促进大型医疗装备共建共享预约诊疗模式的快速发展。在区域大型医疗装备资源共享预约平台的支撑下,未来各区域创新性大型医疗装备,可以由多家医院和医生集团共同出资构建,共同使用,利益共享,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使用效益。 区域内各医院的患者若有做这个大型医疗装备检查项目的需要,只需在原医院开单子即可;而区域内各医院的医生对患者的治疗需要使用大型医疗装备进行治疗和手术,可以预约带患者来使用设备进行治疗,这也将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 此外,在区域大型医疗装备资源共享预约平台的支撑下,在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疗装备,可以动态共享预约使用,可以打破有的医院大型设备预约排队等候过长,有的医院大型设备使用率不足的不平衡现象,对提升区域大型医疗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益,将起到重要作用。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必然驱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向更深度、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在广度应用方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未来可能会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与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护设备、医疗健康大模型等联接,为群众提供健康监测管理服务、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征指标数据的监测跟踪和管理、健康咨询、诊后随访、居家康复、家庭病房、急救服务、慢性病远程诊疗等一些线上线下融合的医疗健康服务,甚至是提供广泛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深度方面应用方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未来可以与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影像等连接,实现远程手术操作、远程检查治疗操作等某些远程医疗健康服务问题,提升边远地区的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日间医疗服务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在精准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等创新诊疗服务的发展,可支持做好日间医疗服务的前期准备和后期跟踪随访保障,进而优化医院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大大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让患者就医更加省钱、省时、省心,提升就医体验。近年来以日间手术为代表的日间医疗模式随着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步,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推行包括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在内的多种日间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日间手术作为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激发了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逐步拓展日间医疗服务。 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不断扩充日间医疗服务范围,提升日间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医疗技术的支撑下,日间医疗服务模式将会持续快速发展。
智慧住院服务模式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将基于智慧医院信息平台打造智慧住院病区平台,实现病区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各项智慧住院医疗业务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支撑,创新多种智慧住院服务模式,优化住院医疗服务流程。
医院床位集中管理与预约病床模式。智慧住院病区平台可以实现对全院病房床位资源的实时集中管理、智能化统一调配,专业医疗组医生可以为患者动态预约实时锁定住院床位,打破按专业科室管理住院病区床位的壁垒,各专业医疗组可以依托智慧住院病区平台跨区服务住院患者,有效提升住院床位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智慧住院病区平台通过区域卫生互联互通平台或医联体内互联互通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医院双向预约病床模式,助力实现患者的双向转诊,推动分级诊疗服务,提升区域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床边一站式住院服务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智慧住院病区平台可以优化入出院流程,实现在护士站和病床边提供入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住院费用床旁结算、订餐、检验标本采集、检查预约、出院手续办理、患者健康教育、出院带药、医保报销凭证(电子版)等住院病区床边一站式住院服务模式。患者及家属无需到出入院处办理出入院手续、缴纳住院押金、费用结算等,减少住院流程环节,提升住院体验。
一站式入院检查模式。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入院常规需要开展的相关检查设备,包括CT、MRI、DR、超声、心电图以及各种功能检查等,并与出入院服务中心等布置在一个区域,构建一站式入院检查服务中心,为入院患者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入院所有常规检查项目,无需患者反复排队,另外还可以提供出院后预约复查检查等服务,优化住院服务流程,提升住院体验。
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智慧住院病区平台可以通过物联网及智能检测设备,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帮助医护人员实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实时监测输液等治疗进展,进行精准预判提前开展护理活动,可以通过物联网和红外线雷达系统实时监测患者体位姿势,及时发现坠床、摔跤等风险,有效提升医护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提升患者住院体验。
物联网家庭病床随访模式。为了有效提升医院床位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国家鼓励开展日间手术、鼓励术后病情稳定的患者提早出院压缩住院日等诊疗措施,但是又要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这就需要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物联网家庭病床随访模式,通过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检测设备, 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等健康指标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及时处置。
智慧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就是对一个人从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健康管理。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及方法,对生命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数据记录、分析评估等,实现智慧化个人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状况评估及健康干预,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科学健康理念,最终实现有效健康管理的作用。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明确开放内容、统一开放路径,逐步实现居民本人或授权便捷调阅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全民提供集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整合医疗健康服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和5G等新技术,探索精准便捷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对个人健康状况的持续评估,及时发现健康危险因素,提早发出预警,提早进行健康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