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采、医保谈判,种种降价下,中国医药市场似乎正在经历谷底。三年过后,蜂拥至药交会举办地山东青岛,这是医药人习惯性的狂欢,还是在继续寻找春天?其中答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从国家医保局数据统计看,从整体上看,中国医疗和医药市场正全面回暖。据国家医保局披露,2023年1-3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5577.45亿元,同比增长21.7%,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3585.21亿元,同比增长21.5%。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247.60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992.25亿元,同比增长22.0%。据统计,2022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24431.72亿(2021年为24043.10亿),同比增长1.6%,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5158.30亿元,同比增长2.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9273.42亿元,同比增长0.2%。医保基金支出同比增长从2022年全年的个位数增加至今年年初的两位数,由此可见中国医疗市场增长之强劲。同比增长率如此之高,固然有疫情、中国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疫情爆发于2019年年底,前2个月仍是正常医药市场,对比2019年-2023年1-2月医保基金支出情况,趣学术发现,除了个别年份医保支出有下滑,基本上每年都在保持稳定的增长,尤其是今年,增幅最为明显。显然,如此强劲增长的最底层动力仍是源自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药脉通CEO张瑞表示,虽然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大幅降低了药品价格,但却可大大提高可及性,这也会带动了药品市场的发展。2023年药品采购数据尚未公开,但即使以2022年为例,中国药品市场也在持续增长。从医保基金支出来看,2022年中国医保基金支出增幅为1.6%,药品增幅远高于此。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2022年,全国通过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总金额10615亿元,比2021年增加275亿元,照此计算,2021年订单总金额为10340亿元(和2021年统计快报中的数据略有出入),增幅为2.66%。今年一季度医保基金支出增长更是强劲,这显然会传递到中国医药行业。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4日,A股已有超过200家国内医药企业晒出2023年一季度“成绩单”,近八成报喜。东吴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研报分析表示,医药生物板块疫情后复苏明显,创新仍是接下来医药板块的一大主线,生物药、创新中药、CRO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张瑞表示,随着大家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也在稳步提升,医药市场增量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庞大人口基数、强大的全球工业化生产能力,虽然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医药原研药市场、最大的仿制药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医疗服务市场。而目前,这个医药市场正在面临巨变。他表示,此前一直有种观点认为医保改革是为了控费,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家医保改革与其说是控费,不如说是资金的重新分配:将行业中用于行贿的钱挤出来,用于提高医疗服务定价,提升医生正当、合法收入,通过集采大幅降低过期专利药价格,但每年医保谈判,大批创新药被纳入医保,将之用于创新药的购买。医保市场重构下,未来医疗市场飞速增长的红利大部分会属于创新药市场。据国家医保局的官方数据,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5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累计618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范围,其中2022年新增111种。2022年,协议期内275种谈判药报销1.8亿人次。2021年,协议期内221种谈判药报销1.4亿人次。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后逻辑是以价换量。据安信证券统计,2018年调入医保目录的17个药物,调入前平均销售额为0.9亿元,调入后平均销售额达3.1亿元;而 2019 年调入医保目录的 70 个药物,调入前平均销售额为0.5亿元,调入后平均销售额达0.9亿元。据账号名为空之客的投资者根据工信部信息中心旗下的PDB数据库查询其谈判前后年份的样本医院销售额情况,就医保谈判前后各药品的销售额变化情况做了分析,分析发现,前五次国谈一共有222个品种成功调入目录,销售峰值总和从调入前的149亿提升到433亿,涨幅近3倍,医保目录对创新药的及时纳入,无可争议地提供了销售额的增量。尤其是2018、2019年,大批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其销售额增长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