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疗机构进驻互认平台并不代表推进互认的进程结束了,只能算“刚入门”,互认工作既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展,也要让互认的数据在诊疗中发挥作用。
——编辑/王惠
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连发两份文件,分别是《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于11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与转诊服务都需要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信息化技术才能实现,而患者检查检验结果、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只有在诊疗时有效应用,才能从根本上发挥互认的作用,提升转诊效率,改善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据介绍,目前全国有24个省份互认的项目超过100项,其中,北京、江苏、浙江分别达到了481项、478项和443项,且这个数据还在动态更新。此外,一些省份也在积极探索区域内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例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这四个省份,1118家医疗机构纳入跨区域互认的范围,互认的临床检验结果项目达到了60项;在影像检查方面,有30个项目,在京津冀503家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目标是避免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医时出现重复检查,从已开展互认地区的经验来看,还能在缩短就医时间的同时,提升诊疗的准确性,提高医疗效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专家表示,以前患者带着影像检查胶片来就诊时,不仅数据不够准确,医生有时也会看不清,有了互认平台后,医生不仅能在平台上查阅患者的检查报告,还能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从而辅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
广妇儿中心临床医生表示,以前诊疗一个患者要先了解病史和症状再开检查项目,检查完后还要拿结果来看,时间跨度较长,有了互认平台后可以省去部分患者检查和看结果的环节,诊疗一位患者的时间更短了。患者在门诊的时间缩短了将更有利于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周转,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收治更多患者,也有利于分级诊疗的实施。
然而,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水平作支持,一方面需要区域内建成统一的互认平台,另一方面也需要医疗机构自身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支撑。
统一的互认平台是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先决条件。针对这一点,《指导意见》明确,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建立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库、“数字影像”或“影像云”等方式,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内跨机构共享调阅。
对此,广州、浙江、江苏等地都建成了各具特色的互认平台。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管理人员表示,医疗机构进驻互认平台并不代表推进互认的进程结束了,只能算“刚入门”,互认工作既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展,也要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体验感,如果医务人员在调取共享数据时费时又费力,那么就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较好的信息化水平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为落实互认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就需要医疗机构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CDSreport统计各地通过电子病历五级、互联互通四级和智慧服务三级的医疗机构数量时发现,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占比较高,代表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正是这些地区实现互认的项目数量较多,这与当地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无关系。
《通知》中明确要打通医院诊疗信息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壁垒,经患者授权后,接诊医生可以调阅患者的既往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推广影像、心电、检验等在乡镇卫生院检查,在上级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该模式下,影像、心电、检验等结果也需要在上下级医院间实现互认才能推动,因此,《通知》明确要推动转诊平台与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平台互联互通。
在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同时,也有临床医师担忧因过度依赖互认结果,造成过度诊疗或漏诊。例如,患者将前期检查的结果带到其他医院时,某些医生可能过于依赖这些结果,未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临床表现和其他因素来做出全面判断;或由于过度依赖影像数据和检验结果,可能忽略了临床检查、体格检查及患者症状的综合评估,导致真正的病理性变化未能及时发现。
对于具体的诊疗服务而言,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只是一个开端,如何利用这些结果数据提升医疗质量将是医疗机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广州在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时明确,互认只是参考,不能替医生做决策。例如,患者就诊时,互认平台可自动提醒接诊医生有可互认项目供调阅查看,避免重复检查,但如果出现“因病情变化,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等情况,可以不进行互认,具体由医生做出最终判断。要让这个过程更高效,决策更精准,则需要借助高级别电子病历要求的临床决策支持功能来实现。
《通知》中也明确,医疗机构可通过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等,提高接诊医师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中,系统不仅可以针对患者全量信息识别疾病风险及时给予医生提示,还能结合患者健康信息与检验检查结果等数据推荐处置方案,从而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率。此外,对互认的检查检验结果信息的处理也是高级别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要求。例如,电子病历七级基本项要求“在申请检查时能够查询与获得检验结果和其他医疗机构检验结果和报告作参考”“下达申请时可根据诊断、其他检查检验结果等提出所需检查项目建议”等。
从长远计划,互认可以帮助医疗机构释放医疗压力,收治更多匹配医疗机构救治水平的患者,助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分别明确了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项工作到2025年、2027年和2030年的任务目标,对于一些地区来说,已经完成了部分阶段性目标,在互认的基础上让互认结果发挥作用则是当下的主要任务。
1. 中国卫生杂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互认平台须提升医务人员接受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 中国卫生杂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算好互认的“大账”和“小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观察③
3. 中国卫生杂志:广州:一年128.45万人次的检查检验互认是怎么实现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观察①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5.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便利与隐患并存,如何避免过度诊断与漏诊?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