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AI助力基层影像科检查量增长288%,如何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5-05-13 来源:基层院长之家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这一人口不足7万的小镇上,一幢外表朴素的低层建筑静自伫立,建筑门前车水马龙,就诊的人纷至沓来。

这是无锡新安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地。

据当地居民回忆,数年前,这家卫生服务中心还并不起眼,仅在周一、周三和周五的下午开放预约,每次接待的病人数量也仅有稀松的个位数。


然而,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该机构病人数量急剧攀升,每日接诊量迅速增长至百余人。


“不仅是当地,周边地区、旺庄街道跟我们这边相交界地方的患者也会来。”院主任介绍道。


新冠三年放开后,随着新医生和技师的加入,该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更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激增,最高增幅达到了惊人的288%


这一现象在同等级医疗机构中并不多见。


由此,媒体记者邀约该院主任进行了一次访谈活动。


01
人工智能,降落基层医院


无锡新安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新南路2-1号,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现有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科、眼科、五官科、皮肤科、中医科、中医骨伤科等临床科室,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胃镜室等5个医技科室。


在中心低调运营的数年里, 1台DR,2台CT(均为GE医疗影像设备),1台透视和1台牙片,构成了其影像科的主要配置。


而眼下,新吴区最先进的一批新设备正在排队预备跨入这家中心的大门。


“在特色科室建设方面,我们现在是打算把所有的脏器,还有所有的血管,包括冠脉增强给做出来,我们公立医院目前只有一家中医院刚刚开增强,也开了才2个月,我们马上也要开出来了,双筒高压注射器什么都在谈了。”院主任向采访人员介绍。


门诊人数的激增与医用设备的大革新背后,人工智能(AI)的引进功不可没。


溯回AI来到中心的契机,据主任描述,国癌精筛项目、大三甲分流的大背景下,引入AI设备是乐见其成的事。“其他医院可能好多只是在说想要,但是我们院长支持我们放射科的工作的,所以我上去一提,申请一打,一下子就给我们批了”。


可以说,该中心的这场命运转折,是院长的支持、人民医院的推进、市政府的政策鼓励等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促成。


聚焦到当前AI产品与应用上,中心选用的是GE医疗带来的智魔盒AI辅助诊断方案,该产品部位应用广泛,遍及胸部、心血管、脑血管、脑卒中、肝脏等多种场景。


该中心当前的AI应用优先板块主要集中在肺结节肺癌以及肋骨的筛查上。

02

从日检查量大幅跃升  


尽管中心目前尚未发挥智魔盒功能的全部潜力,但AI应用的逐步渗透,已为其临床实践带来了直观的变革与提升。


当谈及中心当前每天的胸部检查量时,主任表示,“近期检查量达到了一个高点,一周下来,我们医院总共能做700个。前四天做了420个,第五天又做了88个,那就正好是500了,后面还有2天是200个。”


如此平均下来,高峰期每天可以做100个检查。



“有了AI轻松很多,不怕遗漏”


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评估,随着日检数量的持续攀升,医生所需承担的工作量亦将不可避免地随之增加。在此情境下,鉴于医院内检测设备及医生资源的有限性,每位医护人员所分摊的工作负荷平摊到个体也就“水涨船高”。


当记者问及有关大量读片对日常诊断是否有影响时,“肯定有,”主任坦诚。


但这一影响却并非负面,反而引出了AI给中心带去的又一助益。


这又不得不提到中心引进的GE医疗智魔盒AI的人工智能CT阅片服务


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为例,GE医疗智魔盒AI作为精准肺癌早筛的得力助手,其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能迅速精准地完成检出、表征识别、定量定性分析及密度组学研究,自动匹配金标准数据库相似病例,生成前后影像对比及随访建议,支持三维MPR重建实现精准定位,并能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按需筛选结节信息,功能实用且高效。


“比如,在撰写核医学报告时,有了AI的协助,我感到轻松了许多,信心也更足了,不再那么担心遗漏重要信息。至少,我可以借助AI先快速浏览一遍,对于5毫米以上的结节进行初步判断。


有时,一些细微的炎症可能逃过我们的肉眼,但AI却能捕捉到,比如它会提示这里有磨玻璃密度影,我随即就能意识到这可能并非结节,而是轻微炎症。这样一来,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都大幅提升。



“效率高了,每个检查量可以有两三分钟的提速”


提及AI给工作效率上带来的加成,主任感慨良多,忆起往日情形。


“以前啊,我们得反复看片子,生怕看错或者漏了什么,特别是病人多、事情杂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得重来,挺费时间的。”


尽管不吝啬夸赞AI给工作中带去的便捷,但当聊到应用AI前后检测时长的具体对比时,主任的表述仍很严谨,他认为这很难一概而论。


“感觉也不好说,如果病人之前检查过,知道结节大概位置,那肯定会快点。但要是对比老片子,找小结节,那得盯很久。尤其是从大一点用AI的医院来的患者,复查的事后对照上一次AI给出的患者关注小结节的结果,人工找起来非常不容易,有时候患者现场咨询这种结节,现场找的压力很大。


硬要平均的话,单个可能有两三分钟的提速吧,别看这时间不长,可它真的帮了我们大忙。AI能一下子找到结节,我们不用再费眼去找,而且还不容易漏掉,确实方便了不少。”



“明显感觉复查的人多了”


如果说病人量上的增长与医生效率上的提高还只是AI带来的表层影响,那么复诊率的上升则将AI助力中心的深层成效具象化。


“我们明显感觉到小结节复查病人多了。”


主任笑了笑,解释起这一现象的来由。“这得益于AI技术的引入减少了漏诊。以往因小结节未被发现,病人可能转投其他医院,导致信任流失。现在,我们细致检查并标注小结节,提供明确的复查建议。


我们经常会给病人打电话,我不知道病史情况下就会给他打,不然我这个报告不负责任,模棱两可,这个病人就不容易信任你。


像前两天我们有一个病人他是来看腹部的,结果这边露了一点点骨头上有一个问题,后来我跟他联系了,说你是不是裤子上的原因,裤子没脱干净,因为确实裤子上有一个金属扣子什么的,然后说你要不再来重新拍一下,拍了确实骨头上长了一个病变,后来他去手术了。他就很配合我们,病理报告全部发给我们,然后咨询了一些问题,我就觉得这样子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度提高了。”


从院营收到医生操作再到患者留存,降落到基层医院的AI,正在托举中心迎来仰望星空的那一刻。


03
踩在基层医疗扩容的风口上


2024年7月2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再次印证了基层医疗在日后将承载更多重任的定调。


微信图片_20250513095122.png

图片


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形成合理的就医和诊疗格局。


国际上研究认为,约80%的疾病可通过初级卫生保健得以有效处置解决。


如此一来,基层医疗的优化与升级将是大势所趋,放眼长线,AI与医疗机构的结合无疑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那么无锡新安中心作为率先一批享受AI成果的基层机构,是如何做到顺利承接AI、运用AI,这对其他基层机构有何启发?


加强自身建设与“科内学习


在成功经验分享这一话题上,院主任先是提到了“科内学习”的模式。


“我觉得可能因为我原来在一个二级医院待过的,所以我就延用了那个二级医院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科内学习,比如说你看到了什么好的案例,或者技术就科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科内学习是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内学习,医护人员可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诊疗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其学习方式主要有集中学习、科室培训、在线学习以及实践操作等。


院主任延续一贯的坦诚谈话风格,徐徐讲道,“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到定期组织学习,按理来说是应该至少每两周一起讨论一下,但我们现在属于不定时,因为我们人也少,都在一起,有时候可能在报告当中发现了有些问题后,直接就跟写报告的人讨论一下。


大家有争执的情况下,上级医院的专家来了,专家来点读,而且我们还有不同的专家,可能这个专家认为这个人就要手术了,另外一个专家认为可以再等等,还可以叫病人再到大医院去看看。


这种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注重问题导向和即时学习的态度,体现了最为质朴却高效的学习哲学。


正如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AI“东风”拂面之前,我们更应致力于自我完善,确保“万事俱备”。


医联体模式下的“联动升维


在整个访谈中,“医联体”也是几次被提及的概念,同时也是该中心学习升维的关键途径之一。


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卫生室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


江浙沪医联体领跑全国,而无锡新安中心则走在江浙沪的靠前位置。


无锡新安中心是人民医院的分院,彼此共为医联体,据院主任描述,“整个医院(中心)所有的科室都有人民医院的主任来专家门诊,下个礼拜是陈主任。”


"我们医院在基层影像专科建设上做得挺好。以前没CT,就靠普通设备边干边学。医学不断进步,影像设备也越来越高端。从最初的16排机到现在能做增强检查,我们得不断学习跟上节奏。"


此外,主任还谈到支农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我觉得这对我们影像科医生成长是很快的,帮助很大,不然你一直觉得模棱两可,你不知道,其实心里也没有一个标准。有的人就是给你读一读,你可能写的也是对的,但是你就是心里有点忐忑,然后人家给了你一个定心丸。”


至此,双方的访谈渐进尾声。


“那么,您未来对人工智能有哪些期待呢?”记者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肯定是盼望把CTA开出来了以后,我们有一个CTA的AI吧。”院主任目光中闪烁着遐想,却并没有将话题延展很远,秉持着一贯的务实基调。


“另外,我倒觉得人工智能就小结节这一块应该在所有有CT的医院推广,因为现在的肺小结节真的是太多了,而且肺癌的发病率也太高了,上次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是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已经达到了27%,相当于快要3个人里边就有1个是肺癌了,而且包括我身边有一些同事、朋友,他们可能父母离得远不在身边的,等到发现已经是晚期,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了。我觉得小结节这一块,你说肋骨可能还有条件就用,就是在肺癌这一块我是觉得每个医院都要用的。”


院主任的话质朴而深情,满载着医护人员对天下患者们的关怀,话音落下,窗外夕阳温柔,无锡新安卫生服务中心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希望之光所笼罩。


新安卫生服务中心在时代的浪潮中明确了自身的坐标与航向。


它不再仅仅是那幢外表朴素的低层建筑,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医疗的过去与未来,基层与高端。


在这里,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如同智慧导师,默默引领每一次诊断,守护着每一份对健康的期盼。

来源:基层院长之家

作者:煜白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