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后疫情时代,如何进行智慧医院与智慧病房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8 来源: 筑医台资讯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为促进和规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国家卫健委制定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实行)》,明确了未来5-10年全国医院信息化应用发展要求,对我国大、中型医院病房患者多、医护人员少的现实情况,实施信息化智慧病房的建设,致力于优化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提升患者住院就医服务与安全,建设智慧医院、病房已然成为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


智慧病房


1

原医院病房医疗管理现状


医师在病房工作中常面临的问题:


(1)

上级医师无法远程进行交班和远程指导。

(2)

无法在查房现场看到病人的电子病历,检查数据等。

(3)

查房过程中,上级医师现场的处理意见和医嘱,无法实时记录到系统中。

(4)

医生接收新住院病人,手工记录病人情况,病人办理入院手续过于复杂。

(5)

住院检查无法实时了解排队的情况,检查结果无法直接导入医生系统。

(6)

办出院时手续过于复杂繁琐,病人的病历和检查检验单需到病案室自行复印。

(7)

手术谈话和出院宣教千篇一律,重复劳动效果不明显。


护士在病房工作中常面临的问题:

(1)

护士查房及护理病人过程中无法实时在线处理查房护理单。

(2)

无法实时了解病人在病房或者离开病房所处在的位置。

(3)

医生开立的紧急用药医嘱需要护士人工通知送药。

(4)

病房环境卫生情况无法实时感知。


微信图片_20220828212612.png

智慧病房建设前信息系统状况示意图


2

智慧病房的特点及的信息技术模式


智慧病房特点


智慧病房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真正以病人/病床为中心的数字病床、智慧病房。构建集感知、网络融合和开放智能应用为一体的智慧病房服务平台,提供各种高效的管理、医疗、护理、科研服务,使得医生、护士与病人能快速、准确的获取病房中的人、财、物和医、教、研、管等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同时提供更加完善的智慧化服务支持。


智慧病房管理具有统一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中心、统一云服务和统一感知等功能特点。其中最主要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病床为平台,以患者的健康数据管理为主线,通过系统连接医疗机构HIS系统和各个管理子系统,将病人、医护人员、医疗监测设备通过多网络紧密联接,低成本、高效率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医护平台,达到病人可感知、可操作,提高病人住院期间的就医体验,降低护理劳动强度,提升医护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方便快捷的智慧护理。


智慧病房信息技术模式


智慧病房的建设工作中综合利用了多项信息技术,包括室内外组合导航定位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机器人本体集成技术以及远程通讯控制技术等,把原本独立的各项业务互联互通,把各个系统的硬件统一汇入泛在网络虚拟平台,将信息与数据的共享交互汇入数据处理虚拟平台,将原本分散的登入客户端统合为用户终端虚拟平台,最终形成医院智慧病房系统。


微信图片_20220828212615.png

智慧病房的信息技术模式


3

智慧病房提升患者住院体验


智慧病房的建设致力于优化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提升患者住院就医的服务与安全。通过智慧信息系统的应用来提升患者住院体验,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个病区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护士可以通过护士台工作站随时查看身高、体重、输液、体温、血压、脉搏等,实现病人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2)

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该系统记录病人的病程、远程交接班、电子医嘱、查阅病人的电子病历等。

(3)

住院病人,利用床旁智能PAD终端,查看监测信息、健康宣教、智能消息提醒、费用查询、订餐服务、电子病历、病人家属远程关爱、影音娱乐、健康百科、医患互动等功能。

(4)

病人通过基础信息系统查看自己的个人住院信息,能够实时查看医院通过病区病房管理系统推送的住院宣教信息。

(5)

如病人预约手术或检查事项会通过智能消息提醒功能实现对病人的提醒作用。

(6)

通过费用查询功能,病人可以实时查询自己住院期间的所有的消费情况,还可以对接院方订餐服务,实现网上订餐服务。

(7)

系统还集成了呼叫服务,可以通过音视频实现与护士站的呼叫功能。

(8)

病人实时定位系统,通过住院病人手环,对其实时定位。从医护人员角度出发,实现患者的实时位置感知,解决患者离开病房,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赢得救护时间,提高医护的救护效率;同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病区地图信息及电子围栏实现对患者的管理,能够随时查看患者当前的位置及离开病区情况,以掌握患者的路径和活动情况,达到对患者安全管理的目的。


“智慧病房”转换“智慧隔离病房”


疫情流行期间,将普通智慧病房转换智慧隔离病房可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引起关注。


1

减少医患接触机会,杜绝医院感染


(1)

普通智慧病房转换单人间隔离病房,依据感染疾病的传播方式,在组织好空流压力与方向,同时划分好三区两通道的隔离空间,隔离病房可设智慧床旁交互系统,其为一体化患者自助服务平台,用显示屏满足患者查询诊疗信息、用药提醒、护患互通、家属探视、生活服务等全方位需求,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及压力,又可有效的减少医患接触,降低感染的风险。

(2)

电子床头卡替代传统的纸质床头卡,避免护士手写插拿,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减少接触性感染的风险。

(3)

护士站智能显示屏可集中监测患者体征、输液、定位、跌倒等状态,护士不需频繁往返于病房巡查。可与患者专属智慧床旁交互系统进行信息沟通,减少接触感染的风险。

(4)

远程查房、远程探视减少医护、家属与隔离患者接触机会。

(5)

电子设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医疗常用消毒方式,避免多人使用不易消毒的物品,如使用纸张、笔等物品。


2

防止隔离患者擅自离院


患者定位系统能设定围栏范围,如超出范围将报警提示,医护能实时查看患者位置并及时处理。


3

提高医护效率,减轻医护压力,避免感染机会


(1)

移动护理系统通过PDA扫描标签信息,即可进行三查八对,减少医护与患者反复问询接触。患者信息查询、智能医疗护理文书、患者管理、体征d的信息采集有自动同步功能,能大大缩短医护手写、转录、查询的时间,减轻医护工作压力。

(2)

护士站通过智能显示屏集中监测,即可查看所在患者的输液、体征、定位等状态,减少或缩短护士因测体温、血压等操作反复出入病房的时间。


4

建立健康宣教模块


在隔离区IPTV系统通过医院自办频道、宣教模块让患者获得防疫及康复的知识。



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管理


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取得可喜的进步,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医院感染发病监测,极大提高了感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带来医院感染监测和感染防控管理模式的变革和飞跃。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包含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物品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规范的诊疗护理操作五个管理内容,涉及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抗菌药物及耐药菌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其他检测项目。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管理,使感染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控,严格控制感染传播,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1

原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工作现状


 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完全是靠现场查阅病历和向病区医务人员问询。

● 每日到检验科查看前几日的检验结果报告。

● 单纯为统计上报感染率对已出院的病历需在病案室进行回顾性调查,翻阅全部当月出院病历,查找院内感染病例。

● 由于感控专职人力不足,感染病例监测方法滞后,所有监测感染病例记录和统计报表均为手工填写操作,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感控监测工作效率低,未能做到感染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控,甚至会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


2

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管理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对住院患者的、化验检查报告和检出细菌结果、病历、体温、影像报告及医生给病人开出的治疗医嘱等,依据临床诊疗数据进行多纬度分析,从而辅助感控人员更加准确、全面地掌握医院感染防控情况,为预测感染相关发病率趋势、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有力的数据,指导临床采取必要的感染防控措施和正确的治疗方案。


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将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风险,其业务功能包括智能诊断、感染暴发预警、病例监测、病例展示、统计分析、ICU日志和月监测(三管)、临床病情等级评定、NICU(新生儿)监测、手术监测、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应用监测、职业暴露与防护、消毒灭菌监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感控专职人员与临床人员沟通平台、国家卫健委最新感控指标和管理规范等。


微信图片_20220828212619.png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3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感控管理的优势


医院感控工作应遵循李六亿老师的“三线思维”(主线:贯穿医疗活动的“主线”,感控工作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底线:保证患者安全的“底线”、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红线:依法执业的“红线”),坚持做到“红线”不可碰,“底线”不可溃,“主线”见行动,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感控管理的优势。其优势如下:


(1)

发挥感控人员专业特点,有效提升感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做到感染病例能早发现、早控制、早诊断、早治疗,严格控制感染传播,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3)

及时获得耐药菌检测结果,更有效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4)

经常深入重点科室进行医院感控目标监测的实际操作检查。

(5)

感控人员有更多时间深入临床科室督导,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6)

感控人员应用系统综合信息模块,针对感染病例进行研讨和学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方案。

(7)

通过院感信息管理系统宣教模块,进行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的法律法规和感控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来源:CHCC2022医院智慧病区与特殊病房建设专题论坛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感染学科带头人杨又力《基于感控角度看智慧病房与特殊病房的建设》主题分享,经过演讲专家确认。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