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国的医疗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在疫情驱动下,从2020年到现在的2022年底,各地医院纷纷迎来了基建热潮……
医疗新基建开始于2020年,系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我国传染病防治、危重症病人治疗资源不足问题凸显。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
疫情前,由于分级诊疗制度限制,三级医院的扩张受到限制。但新冠疫情暴露国内医疗资源不足、建设不够完整的弊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治能力仍显不足,因而疫情后相关部门印发系列政策,鼓励以三级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三级医院基层分院建设:疫情前受到抑制的新医院立项数量压制得到明显的恢复,连续两年创新高。新建医院的交付能够有效扩容医疗器械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量。
政府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的采购,2020年以来的医疗新基建重心在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主要资金来源也是政府卫生支出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资,专项债加速发力为本次医疗新基建提供了资金保障,2022年1-5月我国卫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 27.8%。
在生活秩序逐渐恢复的后疫情时代,基层医疗卫生的新基建也仍然是未来几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所以,让我们怀抱希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