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后疫情时代,医院“新基建”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2-12-22 来源:医健筑资讯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国的医疗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在疫情驱动下,从2020年到现在的2022年底,各地医院纷纷迎来了基建热潮……

近日,多地取消全员核酸检测,似乎标志着后疫情时代的真正到来,标志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即将逐步进入正轨。在生产生活需要恢复、防疫工作仍需准备的前提下,医院“新基建”该何去何从?


新冠疫情暴露疾病防治短板+当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

医疗新基建开始于2020年,系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我国传染病防治、危重症病人治疗资源不足问题凸显。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

空间上,东西部医疗资源发展差距大,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沿海地区,结构上,三级医院承担大量医疗行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够充分。


医院扩建需求释放,疫情后医院建设加速

疫情前,由于分级诊疗制度限制,三级医院的扩张受到限制。但新冠疫情暴露国内医疗资源不足、建设不够完整的弊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治能力仍显不足,因而疫情后相关部门印发系列政策,鼓励以三级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三级医院基层分院建设:疫情前受到抑制的新医院立项数量压制得到明显的恢复,连续两年创新高。新建医院的交付能够有效扩容医疗器械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量。


政府投资主导,专项债发力提供资金保障

政府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的采购,2020年以来的医疗新基建重心在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主要资金来源也是政府卫生支出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资,专项债加速发力为本次医疗新基建提供了资金保障,2022年1-5月我国卫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 27.8%。

2022年9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阶段性财政贴息贷款购置设备相关建议和参考材料的通知》。医院有望获得2000亿左右贴息贷款,且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支持力度明显。



在生活秩序逐渐恢复的后疫情时代,基层医疗卫生的新基建也仍然是未来几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所以,让我们怀抱希望,继续前行!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