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医疗机构要指导临床专科设置质控专员,制定临床专科质控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数据收集、分析、反馈、上报等工作。这意味着单病种质控和数据上报已成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
自200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批次单病种质控指标以来,国家监测病种已从6个扩增到55个,上传至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的数据也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医院评审的数据来源,使单病种数据上报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随着单病种数据上报在医院考评和医疗质量管理中所占权重越来越高,医院也需确保上报病种覆盖全面,上报数据准确及时。然而,当前政策要求下,55个病种数据上报所需填报的表单达7000多项,对临床科室和医务管理都是巨大的工作量。传统的人工填报模式,不仅耗时长,容易出现遗漏,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利用信息化手段
10倍提升上报效率
2023年6月,蚌医一附院上线了基于AI的惠每单病种上报系统。经过前期的部署,系统上线伊始便覆盖了55个病种,第一周便完成了13554个病例的数据上报。仅上线一周,就将单病种填报效率提升了10倍。之所实现如此快速上报,是因为医院部署的信息系统可实现事中入组。在诊疗环节,AI便可实时识别符合单病种的病例,自动提取病例数据填报;对于出院病例,系统可批量自定义筛选单病种病例,自动采集病填报数据。此外,该系统支持管理和临床的实时交互,医务部等管理部门在线审核上报数据时,其修改意见实时驳回临床。临床部门修改问题时,系统可快速定位到病历原文,方便进行人工修改。上报环节,在单病种上报系统的支持下,医院可对审核通过的病历单项或批量一键上报至国家平台。此前,蚌医一附院每个病例填报时间约需花费20~30分钟,部分复杂病例甚至耗时40分钟。该系统上线后,医院病例数据总体填报用时稳定在5分钟左右,部分病例填报甚至能在2分钟内完成。该系统上线第一周,单病种数据的抓取率超过90%,不仅减轻了临床上报工作量,还确保了上报数据的质量。以主动脉瓣置换术为例,《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2020 年版)》中对其设置了25个监测信息项,数据涉及医疗质量和资源消耗,覆盖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等环节,囊括了药品耗材使用、医疗服务行为、患者评价等多个维度。以往,这些数据分散在院内多个系统中,调取、填写一个主动脉瓣置换术病例的数据便耗时30分钟以上。蚌医一附院采用的单病种上报系统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患者离散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完成患者画像与AI质控指标的关键信息萃取,并围绕单病种数据上报字段要求,进行单病种信息自动抽取,实现病种表单的自动填报。通过该系统,蚌医一附院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数据填报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VSD和AECOPD的数据填报时间也均从20多分钟减少至5分钟内。
小结
虽然蚌医一附院应用单病种上报系统时间不久,但效果非常显著。随着应用的深入,蚌医一附院也将对单病种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未来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应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数据上报、统计分析,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单病种质量管理等多项政策鼓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