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公示
01
随着医院等级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标准的发布,以及全面提升医疗质量三年行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等活动的启动,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以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电子病历的升级速度也在加快。
HIT专家网发布的《2022年电子病历系统高级别医院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获评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级别的医疗机构逐年增加,其中达到五级的医疗机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2022年新增医疗机构公示名单中,通过五级的医院有80家,达到历史新高。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共针对10个角色设置了39个评价项目,各评价项目需从功能、有效应用范围和数据质量维度考察,不同级别需满足不同数量的基本项和选择项。
在39个评价项目中,七级和八级的基本项都有22个,选择项为17选4,区别在于七级总分要求达到190分,八级要求达到220分。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在总分达标的同时,七级和八级的22项基本项的有效应用范围必须达到80%以上,数据质量指数在0.5以上;选择项目的有效应用范围不应低于50%,数据质量指数在0.5以上。
02
在具体功能上,无论是数据采集、信息共享,还是医疗决策支持,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从六级到七级是质的跨越。
在六级及以下,数据的获取和共享范围仅限于本院内,决策支持的依据也仅限于病人在院内的医疗数据。七级开始要求医院与外部的连接,数据采集和共享上,要求实现医生下达医嘱时可查询病人在外部医疗机构的相关记录,检验检查中可查询和获得其他医疗机构的结果和报告,并且在病历质控时可查阅跨医疗机构病历信息等。
八级则在七级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与外部信息和数据共享范围更广,整合度更高。首先是外部数据采集的范围扩大,除病人在其他医疗机构的数据外,还要整合病人自己采集的健康数据,如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的健康数据。例如在病房医嘱处理和门诊处方书写中均要求实现“共享病人医疗及健康信息并能够进行集中展示,包括机构内外的医疗信息、健康记录、体征检测、随访信息、病人自采健康记录(如健康记录、可穿戴设备数据)等。”
其次,八级对外部数据的整合要求更高,在七级要求的“查询”“浏览”的基础上,八级进一步要求实现信息的“引用”“集中展示”“联合检索”“比较”“绘制趋势图”等,即不仅要求可与外部信息的互联互通,更要对外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此外,八级还提出了数据双向传输的要求,不仅要获取外部机构的健康数据,还要求本院的门诊和病房病历记录内容可提供给其他医疗机构浏览,浏览具备权限管理、操作记录。
决策支持上,五级和六级要求实现医疗决策支持,更侧重诊疗过程;七级和八级要求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管控且持续提升质量安全,即对结果负责。八级不仅要求能根据外部健康数据进行决策支持,还需获取所在区域内的质控指标,并能与本院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不断改进。在八级的要求中,质量控制不再局限于医院内部操作层面,还要为管理者提供参考坐标系,更直观地了解本机构在当地的水平,以持续提升质控管控。
从功能来看,电子病历八级是“理想状态”:临床可以真正结合患者所有健康数据及相关标准提供诊疗服务;管理者不仅可以了解本院情况,还能对比区域数据持续改进;而患者也可以避免重复检查,更方便就医。
各类政策正在推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通过电子病历四级、五级的评审,例如,贵州、吉林、湖南、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均将“未达到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4级及以上”作为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一票否决项”。据动脉网统计,截至此次名单发布,全国总计312家医院获评高级别电子病历评级,其中1家医院获评8级,3家医院获评7级,40家医院获评6级,268家医院获评5级。
根据《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只有满足前一级别要求的医院才能参评更高等级。未来几年,有可能通过电子病历七级、八级评价的仍然只有少数医院,但是随着电子病历四级、五级的过级医院越来越多,一方面会为电子病历七级、八级提供足够大的“基数”,另一方面也会让实现七级、八级要求的机构间的数据互通共享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