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定位,智慧医院应该怎么建设?

发布时间:2023-10-18 来源:上观新闻、健康界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高度发展,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民生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新医改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互联网医院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资源管理水平。以此为契机,智慧医院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建设热点。


01

智慧医院发展现状

虽然近年来智慧医院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且不同医院间的差距十分悬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截止2021年底,全国共有1.18万家公立医院,三级医院超过3200家。2021年8月,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了《关于2019、2020年度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3级及以上医院结果公示的通知》(智慧服务最高5级),全国共有29家医院通过3级及以上评审。

2022年,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高级别医疗机构结果公示的通知》(电子病历最高8级),全国共有71家医疗机构在2021年通过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及以上评审。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显示,电子病历平均级别仅为2.59级,有近三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为2级及以下水平,处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有待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此外还有6.75%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为0级,即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建立,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

2018年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提出,到2020年二级医院分级评价要达到3级以上,显然目前二级医院的电子病历水平不及预期。

02

如何建设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明确定位,可从顶层设计、建设模式创新、产业链生态体系重塑和治理机制变革等方面进行突破,实现智慧医院建设和关联产业链的高质量耦合发展。

首先,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智慧医院建设定位。一方面要在国家层面明确智慧医院建设方向,给予政策性引导;另一方面要在医院层面明确国家当前的智慧医院发展趋势,体会智慧医院功能优势,树立智慧医院建设意识,看齐智慧医院建设典范。

我国智慧医院的定位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新型医疗服务机构。智慧医院的建设应当与传统医院进行区分,明确其服务对象、场景和价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其次,优化治理结构,创新智慧医院建设模式。我国智慧医院的建设应当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架构。在运营模式方面,可以考虑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服务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诊疗模式、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模式、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设施模式等五种模式。

第三,创新治理手段,探索智慧医院建设路径。加大政策支持,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共同发力;加大技术创新,赋能智慧医院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管理优化,促进医疗流程的优化、医疗质量的提升和医疗安全的保障等,提高智慧医院高效高质建设;加大资金保障,是智慧医院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

智慧医院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政府投入、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政府投入应该主要用于智慧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智慧医院的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医院的建设,为智慧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3

小结

智慧医院项目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全面应用,帮助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