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

【新标准系列】将医疗质量安全制度真正融入诊疗活动中

发布时间:2024-07-16 来源: 嘉和美康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2024年5月28日-3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融智慧、强质量、助发展”暨智慧医院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介绍了“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的起草思路,嘉和美康对会议现场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从不同视角分析,推出“新标准”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新标准增加了对于医政监管政策的支持。参照《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等要求,新增要求68项,占比9.0%。举例如下:

在医师、护士方面,增加药品分类管理、自备药使用,会诊、外检管理要求,急诊,危急值管理,关键病历结构化,双人核对,不良事件、院内感染,死亡、疑难病例讨论等。

在手术管理方面,增加分级、分类管理,新技术管理,手术转运管理,手术评估、过程记录(日间),手术安全核查、预警,手术转运管理等。

在用血管理方面,增加特殊血型管理、特殊用血业务管理、用血过程管理。

在病案管理方面,增加互联网病历管理、重点病历归档管理。

医疗质量安全是核心任务

图片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开展各类诊疗活动的“根基”和“生命线”,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是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医院诊疗服务综合能力,也是不断拓宽高质量发展路径、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坚实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作为规范诊疗行为的“标尺”,不仅是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的重要保障,也为优化医疗质量管理、实现持续改进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计委令第10号),确定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分别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操作指引。

2018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对18项核心制度的定义、内容和基本要求进行了细化,并对每项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提出了要求,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订和执行本机构核心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司组织编写并出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一版),对指导医疗机构落实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提出要“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本机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日常管理,结合本机构实际,细化完善并严格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2023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再次组织专家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进行修订,形成第二版。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重新进行阐释和说明,使核心制度的内涵更加清晰,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依托信息化工具,严格落实制度

图片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需要在医院落地实施,其基本路径是从业务到IT:首先,医务部门要根据国家的制度要求,牵头制定符合本医院特点和需求的流程和制度;其次,是将制度要求融入到信息系统中。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中的许多要求内容就是医疗质量安全落地管理的重点要求。在制度落地执行的过程中,医院往往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1)符合制度要求资质的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如何控制?

(2)按照制度要求的流程完成诊疗活动,每个环节如何掌握?

(3)诊疗各环节中执行制度要求的各项内容,如何证明?

(4)如何进行评估?是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与抽查,还是通过医疗活动中的记录进行评估?

上述这些问题均可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信息系统是实现制度落地的有力工具。

首先,可在信息系统中增加医务人员资质管控。比如: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在医生工作中增加管控环节,下达手术医嘱时先判断医师的资质。

其次,业务流程受信息系统管控,可在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实施管控,形成闭环管理。如:术前讨论制度,要有术前的风险评估与讨论,获取术前检查、检验、风险评估、讨论记录文档的完成情况,由此提示或控制手术申请。新标准对22个闭环场景提出了明确要求。

再次,信息系统融入诊疗操作,产生完整及时的信息记录。比如危急值报告制度,检验科室有危急值范围设置,检查科室有报告危急值诊断项目设置;检查检验科室有危急值记录、双人核对记录;门诊、病房医护人员接收危急值有项目、时间、接收人记录;有通知医师处理危急值时间、医师记录;处理医师有危急值处置记录;医院有危急值处理管理规范,对接收、通知、各环节超时限处理、记录方式等有处理要求,对危急值处理记录有分析总结和常见问题的管控机制。

总之,通过将质控管理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中,可将质控融入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防控,变人为管理为信息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形成医疗质量安全的持续提升。

声明:转载仅做分享,本文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