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以及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河南省试点将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郑州、南阳、驻马店、漯河、三门峡5个城市纳入省级试点。
为深入推动中医药融入三医协同发展,河南省健全鼓励中医药服务供给和使用的政策机制,计划将具有确切疗效且体现中医特色的适宜技术纳入医保门诊支付范围,更好满足参保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为此,河南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出台新政,确定郑州、南阳、驻马店、漯河、三门峡5个城市作为省级试点,将灸法、拔罐、推拿等7大类56项中医适宜技术全部纳入医保门诊支付范围,首批遴选颈椎病等20种中医适宜技术适应病症,报销比例参照就诊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据介绍,该政策不仅有利于在日常诊疗中积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而且还解决了慢性病中医诊疗服务在门诊保障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方面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计划,各试点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选择试点医院先行先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政策措施,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和适应病症。其中,南阳8月1日起将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纳入医保支付,当地8家中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展此项服务。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