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如何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成为政策亮点之一。这一举措不仅是科技与养老的深度融合,更是破解健康养老难题的一把关键钥匙。
传统医养结合服务中,医疗与养老信息割裂,资源无法高效配置,成为阻碍服务质量提升的一大痛点。此次政策明确提出要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让“信息孤岛”不再成为障碍。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医养结合机构可以实现院内老年人医疗与养老服务信息的同步更新,避免重复问诊、信息遗漏等问题。老年人的病历、用药记录、康复计划等数据将实现实时共享,服务的精准性和连续性将大幅提升。
老年人群体中,慢性病患者比例高,随访、复诊频繁,但行动不便往往成为就医的“拦路虎”。政策鼓励医养结合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医院开展远程诊疗服务,为老年患者提供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指导等“足不出户”的医疗支持。优质医疗资源不再局限于大城市、大医院,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向社区、乡村延伸。即使身处偏远地区,老年人也能在家中享受到专家的问诊与健康指导,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政策还提出探索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健康照护等方面的应用。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如血压、心率、血糖等,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健康监测从“被动”变为“主动”,风险防控更加高效。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甚至通过语音助手等方式进行日常健康提醒,让科技真正融入老年人的生活。
慢性病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其管理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还需要养老机构的日常支持。通过“互联网+医养结合”,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将更加系统化。政策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为老年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饮食营养建议等,推动健康管理从“治疗”向“预防”转型。老年人不仅能得到专业的治疗,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我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互联网+医养结合”不仅局限于机构内部,还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政策支持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提供健康指导,甚至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的触角从机构延伸到老年人身边,覆盖城乡、惠及全域,真正实现“服务无盲区”。
政策还强调,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无论是大医院的专家资源,还是中医药的特色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输送至基层。尤其是在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方面,互联网医院的优势更加突出。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复诊等方式,优质医疗资源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这种资源的流动性和可及性,将极大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特别强调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中医药服务融入“互联网+医养结合”体系。通过互联网平台,中医体质辨识、药膳指导、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更便捷地服务于老年人。老年人在家中即可享受中医药的健康管理和养生指导,将传统医学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的便捷完美结合。
“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推进,不仅是对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科技赋能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实践。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医疗与养老服务更加高效、精准、普惠。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数据共享更加完善,智能技术更加成熟,更多老年人将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健康红利。
科技,让养老更有温度;政策,让服务更有力度。让我们期待,一个医养结合、智慧高效的健康养老新时代的到来!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