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和湖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 “AI + 医疗” 的新政,旨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仅反映了两省对新兴技术的敏锐洞察和积极拥抱,也为全国范围内的 “AI + 医疗” 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浙江:打造 “人工智能 + 医疗健康” 高地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10 部门联合印发的《浙江省加快推动 “人工智能 + 医疗健康” 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5-2027 年)》,明确了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为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卫生健康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
到 2027 年,浙江计划全面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打造以安诊儿医疗大模型为核心的医疗智能体集群,培育 50 个以上高质量行业语料库和专病专科模型,突破转化 10 项以上医学 AI 核心技术,建设面向公众、医生、医院、科研、产业、政府等 6 大领域 100 个以上医疗健康重点场景。
在重点任务方面,浙江将构建支撑体系,完善算力保障,集聚数据资源,构建模型矩阵,强化科技攻关;打造共享平台,建设数据标注平台、测评验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快行业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公众健康、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医药发展、公共卫生、未来医院、医保管理和药械研发;培育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大企业孵化培育力度,支持开展行业交流合作。
例如,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公众健康方面,浙江将迭代推广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构建覆盖就诊全流程的个性化智能体服务集群,普及 “人人拥有、陪伴一生” 的数字医生。同时,推广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具身智能应用,探索人工智能面向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开展个性化健康服务应用。
湖北: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
湖北省发布的《湖北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2025—2027 年)》,则以政策创新为牵引,以技术应用为核心,全力打造人工智能 + 医疗卫生创新高地。
根据方案,到 2025 年底,湖北将建设一批高质量、标准化、可共享数据集,形成卫生健康行业垂类大模型、10 个以上医疗卫生场景模型和 20 个面向细分场景的人工智能 + 医疗卫生应用典型,打造 3 家人工智能医院示范。到 2027 年,全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将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示范医院将实现面向患者、医生、医院管理、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四大领域的应用场景全覆盖。
在重点任务上,湖北将提高人工智能 + 医疗卫生应用基础能力,打造人工智能算力资源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算法突破,加强数据治理和共享;打造人工智能 + 医疗卫生应用示范场景,包括人工智能赋能患者全流程就医服务、驱动临床诊疗深度融合、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助力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提升人工智能 + 医疗卫生应用创新能力,开展专科大模型研究,推进人工智能 + 医疗器械发展。
以人工智能赋能患者全流程就医服务为例,湖北将探索应用医生数字人或数字孪生助手,为患者提供智能分诊导诊、智能就诊、智能随访等服务。引导县级或基层医疗机构应用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人工智能产品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实现智能陪伴式服务。到 2027 年,智能患者就诊服务将覆盖 80% 的三级医院和 50% 的二级医院。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