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辽宁省要求城市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须有基层服务经历。
近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明确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服务基层要求:省级、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含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申报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个执业类别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均需有累计1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这一政策引发了医护群体的关注。
对于省级、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下沉服务机构范围,此次辽宁省也给予明确,具体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两大类,且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仅限选派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需要注意的是,有以下四种经历的均可视同服务基层的工作经历: 一是符合服务机构范围的单位工作; 二是参加过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 三是服从组织安排,完成政府指令性援外、援藏、援疆、援青、对口支援帮扶、巡回医疗、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规模性传染病疫情防控等工作任务; 四是在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为保障医生权益,辽宁省还要求原单位发放公立机构派出人员基本工资和基础绩效,奖励绩效不得低于原科室平均水平,而服务机构应协助医生变更执业地点,提供工作生活条件。 此外,为确保政策平稳过渡,辽宁省设置2025至2028年为过渡期。期间,未履行服务经历的人员可先行申报职称,但职称评审通过后仍需补足1年基层经历,才能被聘任为副高职称。 国家定调,多地增加基层服务要求 2021年,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落实服务基层制度: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的,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援外、援藏、援疆、援青等以及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表现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多地卫健委也已出台相关政策,对申报副高职称的医师提出基层服务经历的要求。 重庆卫健委早在2020年就发布文件,规定从2021年起,将“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作为执业医师申报全市卫生技术副高级职称基本条件之一。 此前北京市2025年度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已正式启动。根据市卫健委近日发布的通知,职称评审将更强力地与基层服务挂钩,并首次试点利用病案首页及DRG数据来评价临床能力。同时,新政严申学术诚信,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制”,旨在提升评审的公信力与专业性。 为激励人才扎根基层,一方面,为在基层服务满30年的资深人员专设“定向评价”通道,加大基层服务水平等权重,助其晋升。另一方面,继续严格执行城市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医疗机构累计服务一年的“硬杠杠”,未完成规定社区服务天数的人员将无法晋升。 在评审方式上,今年的另一大创新是在部分专业试点“临床评价数据、案例代表作、专家评审”三位一体的评审路径。该模式将利用DRG等客观数据,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等四大维度对申报人进行量化评价,旨在让职称评审回归临床本位,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公正。 未来,基层服务要求在职称评审中的地位可能进一步提高。 基层医疗需引人才,也需补短板 卫健委在职称评审中增加基层服务经历要求的底层逻辑是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下沉以加强基层医疗水平。 在政策要求医护人员下沉基层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的问题仍然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基层医疗一大短板。为此,多地探索通过专项计划为基层医疗培育人才。 以浙江为例,针对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浙江在编制方面对大学生村医进行优待,启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组织开展浙江全省统一的大学生村医招聘工作,力争到2027年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500名。 张伯礼院士建议,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确保经费保障,提高外派医务人员积极性,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同时,还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在职进修、学术活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当鼓励医生下沉基层的“输血”政策与加强基层人才培养的“造血”能力有效统一,能才能真正让基层人才建设“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目标落地生根。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