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提高医保准入门槛
城市不再新增门诊类机构
9月17日,兰州市医保局发文,兰州市全面启动医保资源配置规划实施工作,结合定点资格准入退出优化布局。在准入条件上,门诊类医疗机构(门诊部、个体诊所等)需满足服务半径800米内无同类型定点机构,主城四区原则上不再新增。

文件指出,近年来,兰州市医保定点医药机构数量持续增长,但部分区域出现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此次规划以精准摸底、科学规划为基础,先对兰州市定点机构数量、分布、服务能力全面清查,再结合人口分布、医疗需求及区域规划优化布局。
在准入条件上,门诊类医疗机构(门诊部、个体诊所等)需满足服务半径800米内无同类型定点机构为基本申报条件,当前主城四区已饱和,原则上不予增加,其他县区按条件适当增加;普通零售药店方面,主城区商业中心500米内、其他区域800米内限制新增,仅偏远街道、新建小区及县域远郊可按条件增补。
今年8月6日,兰州市医保局发文《兰州市积极推动医保资源配置规划新路径》,提到兰州市狭长地形分布,定点医药机构存在“城区多聚超、远郊小散弱”、资源闲置与不足并存等问题。最新的医保准入条件显然是针对此特征“对症下药”的结果。
根据兰州市政府公布的数据,2024年末,兰州全市常住人口443.65万人,主城区(包括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等)是人口最集中的区域。
另据了解,兰州市医疗资源丰富,集中了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包括: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兰州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兰州大学口腔医院等,这些医疗机构均集中在“主城四区”的城关区和七里河区。
多地暂停医保定点资格申请
未来医保定点准入程序或更严格
近年来,全国多地医保部门对医保定点资格的审核逐渐收严,甚至暂停医保定点资格申请。
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曾强调,各级医保部门要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医保基金收支规模等现实情况,合理确定定点医药机构规模,健全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完善“两定”机构协议管理,绝不允许将不具备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定点管理,绝不支持超越医保支付能力盲目扩大定点医药机构规模。
未来,民营医院和药店想要拥有医保资格,难度或许会加大。截至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发布暂停医保定点资格申请的通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从这些地区的政策来看,最新的医保规划不再盲目增加定点医药机构数量,而是依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基金承受能力等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和精细规划,并强调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这对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医保的监管,乃至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都有明显的益处。
医院不要轻易退出医保
医保定点收缩,退出容易进入难
医保资源配置规划的政策设计背后,体现了多方位的考量。兰州市医保局指出此举是为了解决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城区多聚超、远郊小散弱”、资源闲置与不足并存等问题。但除了优化资源配置,医保基金的监管压力也不容忽略。
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通知》中表示,近些年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中发现,部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虚假诊疗服务、伪造医学文书等行为高发频发,严重影响医保基金安全。
为此,国家医保局要求严把医保入口管理,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对各统筹地区医保部门如何综合多种因素确定本地定点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及动态调整提出明确要求。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各类小型医疗机构是医保基金违规的重灾区,加上分布分散,管理成本也比较大。从这个角度上看,兰州市医保局将相对小型的“门诊类医疗机构(门诊部、个体诊所等)”拦在准入门槛之外其实也是情理之中。
兰州的规划是对国家医保局优化医保资源配置的具体响应,而实际上,兰州并非唯一推出医保资源配置规划的城市。







也有内人士指出,在限制新增定点机构时,除了要考虑医疗机构的密度,还需要考虑其他问题,例如:会不会对门诊类机构的发展造成“一刀切”的负面影响?这或与国家鼓励执业医师办诊所的政策相背。因此,在医保规划的具体实施中,各地区还需要有更全面、更精细的考量,在合理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构建更科学、更便民的医疗服务生态圈。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医疗机构成为医保定点,准入程序或将会更为严格,这一改革将对未来中国医疗机构申请医保定点资质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或将更困难,而已经获得定点资质的医疗机构壳资源,在交易市场上也或将更为抢手。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