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了十方面的任务,并给出相关指标。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近日,重庆市、云南省相继发布了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重 庆 到2025年重庆三级中医医院将超20家 重庆市卫健委联合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印发《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按照《规划》,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一批国家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市三级中医医院将有20家以上。
所有区县覆盖二甲以上中医院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重庆的中医医疗机构数将由3361家增至3724家。到2025年,重庆将再创建6到10家三级中医医院、3到4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力争实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区县全覆盖。 到2025年, 重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达到35%。 重庆还将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康复示范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大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大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重庆将建设中医适宜技术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基地,建设3到5个中医治未病中心,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规范设置治未病科室。 持续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推动65岁以上老年人和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85%。 在慢性病的诊治方面,将以满足慢性病和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大力度发展中医妇科、骨伤、肛肠、皮肤、针灸、肿瘤、神志病等中医优势专科专病。 在“十四五”期间,重庆还将提高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将建好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紧急医学救援队;布局建设3到4个市级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疫病防治基地,建立健全全市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疫病防治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中医药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储备中医疫病防治专业力量,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独特作用;推进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加强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院感等相关科室建设。 制定重庆市中药材标准 “十四五”期间,重庆还将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完成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梳理,建设重庆中药数字资源库;推动重庆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支持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定制药园”建设。 在促进中药质量提升方面,重庆将制定重庆市中药材标准,修订《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疗效地方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推动中药全产业链质量保障,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云 南 到2025年中医机构增至2200家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云南将在2025年,建成中医医疗机构2200个、中医医院210个;每千人口将拥有0.86张公立中医医院床位,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达4200张;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将100%覆盖;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将上升至27.55%。 按照《规划》,到2025年,云南省中医医疗机构将增加到2200家。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含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少数民族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含中西医结合诊所、少数民族医诊所)。 支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 为更好地完成“十四五”期间的预期目标,《规划》提出,要加快建立传染病中医临床救治体系,依托省中医医院加快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推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肺病科等薄弱科室和可转换传染病区、重症监护室建设。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专家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一批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方案,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药品、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推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规范建立中西医协同多学科会诊制度,制定实施“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争取国家支持,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组建多学科的中西医协作团队和中西医临床研究平台,提升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傣、藏、彝等民族医药特色重点专科建设,建设不少于10个民族医特色专科。制定傣、藏、彝等民族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开展临床疗效评价及用药特点研究。 建好一批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在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方面,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支持探索开展九年制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建设4个国家级、10个省级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和2个国家级、5个省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组织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加大省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实施“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提升重大传染病、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能力;允许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参加临床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加强适宜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 布局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加强中医学术流派文化推广,系统挖掘整理地方流派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特色技术,推动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滇南医学体系。深化滇南医学理论、云南特有民族医药理论、云南道地中药材作用机理等研究,开展中医药防治地方重大、难治和新发突发传染病诊疗规律与临床研究。 争取国家支持在云南省布局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中医临床技术研究和药物研发,力争在研发、生产、推广运用上有所突破。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及中药创新企业,加大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研发。 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力度,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和替代品研发利用。围绕三七、滇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仁、天麻等“十大名药材”重点品种,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优良品种扩繁推广和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培育做强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培育一批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把我省建成全国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促进滇产中药品牌化发展,培育中成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 此外,《规划》还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连续、个性化、一体化的中医药养老服务。推动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民间医药的独特优势和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引进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健康产品。 鼓励支持中医药教育、医疗机构 和中医药企业“走出去”
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支持建设省级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机构)。支持建立1—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政策回顾 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医药行业迎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关键政策指引。 中医药政策支持布局已久: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奠定了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总基调,同年发布《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施行。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肯定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并对 7 个方面提出 28 项具体政策措施,鼓励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2年3月,中医药“十四五”规划出炉,奠定了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