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孝感市社会福利和医疗康复中心主任谢志斌提议:推广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在医院里建养老院;同时,把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纳入医疗保险的保障范畴,缓解老年患者的养老压力;并且可以推广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
谢志斌认为,现在有些老年患者达到了出院标准却拒绝出院,因为医院里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还能够享受到医保报销,远远强过在养老院和社区里的医院,这样就导致了养老院资源闲置,而医疗卫生资源浪费或者过度消耗。
其次,没有综合性医院支撑,老人就医的链条式管理就很难实现,可能会存在着对接困难的问题,患者从医院出来以后,还需要自己去寻找康养机构。
再者,医院内的养老机构在进行医疗操作时也会更加专业,能为患有疾病的老人提供更加到位的医疗照顾。
所以,谢志斌表示,与其这样导致医疗卫生资源浪费,那还不如彻彻底底地进行医养结合,让老人不再为养老和看病的问题而头痛。
保险企业投资医疗相关子公司需要按照《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非保险子公司进行管理。《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保险集团公司与其非金融类子公司之间的股权控制层级原则上不得超过四级。但是很多情况下,保险集团公司下属投资办医公司已经是二级或三级公司,而拟投资的医疗集团已经有两级或三级架构,导致保险公司投资办医后股权控制层级超过规定限制。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考虑到保险公司投资办医的社会效益,建议银保监会针对保险企业兴办的医疗机构,原则上可以突破《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非保险子公司与保险集团的股权控制层级不得超过四级的限制。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点。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花费超10年时间、逾10亿美元。持续的资金投入是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推进的关键要素。当下,生物医药行业似乎进入了资本寒冬,如何解决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助力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表示,科创板自设立以来,重点关注硬科技实力,统筹考虑并兼具包容性、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等因素,逐渐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创新研发能力强的生物医药企业挂牌上市,尤其是对与研发投入较大的创新药研发生产企业给予了较大资本支持,资本市场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逐渐展开,为支持我国科技创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研发投入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安康认为,“虽然资本市场已经给生物制药类企业上市打开了门,但是支持力度还需继续加大。”
安康提交了《支持本土创新药生物制药企业优先上市融资的建议》。其建议,应加大对本土创新企业的直接融资力度。“建议深交所和上交所加大对创新企业特别是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创新企业上市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及再融资的支持力度,实行即报即审即发行,在上市门槛方面适当放宽,给予更多的资本政策支持。”
此外,安康还建议,建立国家资金主导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在重大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上提供专门融资支持;加强银企合作,完善公司信用评价体系。“政府及科技服务机构应促进生物制药企业与银行开展合作,发挥政府及科技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构建对公司信用评价的完整体系,并不断对信用评价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减少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公司融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