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件中明确目标任务。到2025年,乡村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90%以上乡镇卫生院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全覆盖。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3.5人,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文件中,确定6个方面23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县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二是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三是加强乡村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四是发展壮大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五是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六是提高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 1.加强基层人才培养。支持符合条件的医学类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支持福建医科大学帮扶宁德师范学院建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福州大学筹建福州大学医学院。挖掘现有院校医学类专业办学潜力,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学院、厦门医学院分别与省内医科类高职(高专)院校联合开办“3+3”高职本科贯通临床医学专业,2024年起每年分别招生240人、120人、90人。福建中医药大学与泉州市开展校地合作,2024年起每年招收中医药类专业240人。 2.增加乡村人才供给。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一批本科和大专层次毕业生、定向培养高本贯通及高职高专医学人才,支持在岗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参加执业能力提升培训或学历提升教育。持续开展全科医生各类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退休医师返聘到基层服务。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医学专业毕业生申请到偏远山区村卫生室执业。到2025年,乡村医生队伍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提高至50%。 3.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建立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优化基层专业技术岗位职称评聘制度,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满足聘用条件的,可以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聘用至相应岗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逐步将实现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纳入乡镇卫生院职称评聘。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探索在乡村卫生机构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制度,鼓励人员双向流动。 4.完善收入和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统筹平衡乡镇卫生院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鼓励各地结合财力状况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待遇,合理增加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量,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可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项目并在绩效工资中单列。完善并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农村居民个人共同负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拓宽筹资渠道,探索统筹使用,完善分配机制。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一般诊疗费等政策,对在偏远地区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各地要适当增加补助。盘活现有资源,多渠道妥善安排乡镇基层卫生人才周转住房。 5.加强县域编制资源调控。加强编制动态管理,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统筹管理、调剂使用,盘活用好存量编制。乡镇卫生院原则按服务人口1‰左右比例核定编制,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 6.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已纳入事业编制的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未纳入事业编制的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给予适当补助。落实老年乡村医生退岗养老补助政策,由当地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补助标准。 (一)压实工作责任。建立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级党委乡村医疗卫生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压实属地责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切实落实领导、投入保障、管理、监督责任。 (二)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卫生健康、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牵头,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医保等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支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工作合力。注重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监督作用。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三)强化考核督导。建立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督导评估机制,由省卫健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每年对各地政府实施重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关爱激励。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建立荣誉表彰制度。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向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倾斜。对在乡镇卫生院或一体化村卫生室从医30年以上医疗卫生人员颁发证书。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关心乡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