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卫生健康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以地市为单位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让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医改的哪些工作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
庄宁说,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发挥医改的牵头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医疗、医保、医药的改革协同,推动医改取得新成效。
在医疗方面,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通过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强有关临床重点专科,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据统计,前4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医疗新技术6200余项,患者外转就医平均较建设前下降了约三成。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工作,整合优化资源,探索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医保方面,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医药方面,深入拓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降低虚高价格。修订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临床急需短缺药、儿童用药、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努力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三明医改经验推广成效怎么样?
庄宁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提炼三明医改经验,明确了11条普遍推广的经验和10条因地制宜探索的改革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学习借鉴。
全国医改的组织领导体制持续强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落实改革主体责任。“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不断深化,国家已组织9批374种药品、4批高值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各省份均建立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连续三年开展调价评估,符合条件的省份及时调整了价格,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优化了医院的收入结构,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
全面推开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2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遴选支持有关城市在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突破。其中,第一批15个示范城市中期评估的结果显示,体现公益性的相关指标,如政府的投入占比、基层诊疗量占比、患者满意度等,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庄宁讲到,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点面结合推进改革。一是在医院层面,指导14家高水平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在学科、技术、服务、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突破,CMI值、四级手术占比等关键指标取得了明显进展。二是在城市层面,已在30个城市实施改革示范,激励探索市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经验。三是在省级层面,以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为重点,指导各省份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因地制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在“五个新”上初见成效。一是构建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功能定位清晰的新体系。二是以临床专科建设、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信息化支撑为引领,形成了新趋势。三是更加突出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新效能。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政策保障,激发了新动力。五是利民惠民便民和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并举,建设新文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围绕这“五个新”,持续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