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卫生健康进展成效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对卫生健康进展成效进行了总体介绍。截至2023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6.2‰,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在推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深入落实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促进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促进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规划和布局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提升区域布局的均衡性。截至目前,已经设置了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经批复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医联体超过1.8万个,支持96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近5600个省级和1.4万个市县级临床专科建设项目,1163家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服务能力,30个省份建成了省一级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全国批复设置了2700余家互联网医院。
三方面推进分级诊疗
焦雅辉提到,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8万余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到3032.17万,较2022年增长了9.7%,其中上转人次1559.97万,较2022年下降4.4%,下转人次数1472.2万,较2022年增长了29.9%。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一项重要抓手,一是积极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动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是持续推进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带动基层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三是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面向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促进市县、县乡之间的联通。鼓励各地探索建设“智慧医联体”,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智慧互联、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发挥“国考”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从医院、城市、省级三个层面介绍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情况:一是在医院层面,指导14家高水平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在学科、技术、服务、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突破,CMI值、四级手术占比等关键指标取得了明显进展。二是在城市层面,已在30个城市实施改革示范,激励探索市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经验。三是在省级层面,以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为重点,指导各省份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因地制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