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院长
刘云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刘云聚焦科技创新与民生保障,建议锻造科技利器“人体器官芯片”守护生命健康,并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加强“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
“人体器官芯片是前沿生物技术,是国际医药科技的研究热点和竞争焦点,在药物研发和筛选、个体化医疗、环境评估、航空航天医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的发展导致了2022年底国际首个立法,取消了对新药进行动物实验的强制性要求,使临床实验、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变局。因此加快推动人体器官芯片等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刘云介绍,“对于心、肝、脑等器官,无论是细胞实验还是动物实验都和临床结果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很多罕见病根本没有合适的实验模型。如今,我们可以让细胞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可控的自组织,形成可以模拟人生理、病理过程的迷你组织和器官。人体器官芯片不仅可以加速新药的研发,也可以用于临床的精准诊疗。”
而“一老一小”的健康事业,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康,事关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刘云的提案中,希望通过科技的引领和推动,更加做实、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加强“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构建健康事业发展新格局。
“老有所医,要以主动健康理念重塑健康观念,创新医防融合机制,提高服务能力。例如我们通过可穿戴设备近人体空间的研发,实现居家、社区和医疗机构内的自动生命体征采集,把健康元素融入不同场所、不同环境,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大数据支撑的防控体系。”刘云表示,“小朋友的健康不仅关系家庭,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提案中我希望完善小朋友疾病后的康复体系,包括人才队伍的培养、诊疗的标准规范等。”
全国人大代表
长安汽车 党委书记 董事长
朱华荣
针对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等问题,朱华荣提出:
1.提升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水平。鼓励省级、市级医院建立帮扶和合作诊疗机制。
2.建立重大、特重大疾病专家联动(线上)会诊机制。发挥医学专科优势,发现根本症结。
3.打造 " 健康档案库 "。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让 " 智慧医疗 " 辅助医生诊断,提升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快速推动 " 互联网 + 医疗 ",加速互联网医院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加大医药店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一般性社区医疗能力,防止过度医疗。
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贵州省委 副主委
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 处长
崔海洋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崔海洋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开通跨省异地就医医疗救助即时结算的提案》。
崔海洋在提案中说,医疗救助作为医保“三重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止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等特殊困难人群因病致贫返贫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医疗救助暂不能实现跨省即时结算,参保群众需回参保地进行零星手工报销,为参保群众带来多跑路、增加群众垫资压力和群众因不了解医疗救助政策未实现“应报尽报”,存在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等问题。
“开通跨省异地就医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将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消除跑腿垫资的后顾之忧,给需要‘两地跑’的参保群众带来很大方便。”崔海洋建议,一是国家医疗保障局尽快出台跨省异地就医医疗救助费用结算相关政策,为参保城乡居民跨省异地就医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提供政策支撑,避免因地区政策不一致、信息互联不畅导致的医疗救助报销比例不同,真正做到让群众“多受益、少跑路”,更好地满足医疗救助人群的异地就医需求,提升基层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二是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开设跨省异地就医医疗救助资金专户,便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开展资金清算,降低医保部门运行压力,有效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