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如何让“看病”这件事越来越高效?

发布时间:2024-03-17 来源: 洞见数字城市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数字化的出现,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20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当下,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进展如何,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又经历着怎样的挑战?

在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澎湃科技、上海大调研推出“数都上海: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深度调研”系列报道,聚焦数字基建、数字制造、数字农业、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数字出行、数字教育等10大领域,全方位展现上海在城市生产、生活不同场景中的数字化转型。本篇关注上海在医疗便民服务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


“原来我们看病需要带医保卡去医院挂号,一等要等很久。现在从预约到付费,一台手机就可以搞定,提前预约好再去医院看病,省去了很多排队等候的时间。”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朱立峰向澎湃科技记者介绍道。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简单来讲,智慧医院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服务,辅助医生的诊疗以及赋能医院的内部管理。”朱立峰解释说,“目的是让整个医院更‘智能’,让老百姓看病更容易。”


目前,上海已经完成了数字医疗1.0和2.0的转型任务,在便捷就医、辅助诊疗以及医院管理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正在进入智慧医院3.0阶段


微信图片_20240317112504.jpg



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坚缓解“看病难”


如果身体不舒服,但不确定自己该挂什么科怎么办?打开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点进“线下医疗”,再点进“导诊推荐”板块,在对话框内描述病情,“机器导诊医生”就会推荐科室;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较复杂,还可选择进入“会诊中心”模块,其内设“多学科门诊一览表”,患者可据此选择线上会诊时间;如果前往医院看病不方便,还可以选择“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这些都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面向患者打造的“智慧服务”内容。


2021年,针对大众普遍反映的“诊前等候时间过长”“就医体验度差”等“看病难”问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遴选出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等七大应用场景,并在包括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等11家市级医院和静安、徐汇、长宁、闵行等4个区的卫生健康委进行数字化转型试点,切实提升就医服务。


2022年,《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上线,在1.0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智能分诊导诊、智能院内导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等七大场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预约、就诊、通行、收费、随访、急救等多个医疗服务环节。


比如,通过还原制作医院内楼宇、楼层等诊疗区域模型,再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蓝牙等室内定位技术,可帮助患者在互联网医院移动端、门户App、院内自助机等终端获取导航路径,减少患者院内“寻路难”“往返跑”等烦恼。再比如,中药饮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上海“中药云”)整合了市、区各类平台资源数据后,市民通过“随申办”就可以实时查询自己委托医院代煎配送的流通信息。


用机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如今,上海已实现一部手机覆盖问诊全流程,电子处方中心、电子病历、医疗付费“一件事”等措施让看病不再那么难。


《2023年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3.0工作方案》提出,要在整合优化已有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探索新技术创新,实现“1+1+1+1”的立体式行业数字化基座,包括打造一朵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的卫生健康行业云平台,搭建一张高速率、低时延、可靠安全的卫生健康移动虚拟专网,构建一条全程可追溯的卫生健康区块链,提供一个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通道,夯实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底层基石。


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大数据发展处)副处长陈斐斐看来,许多医疗数字化转型从技术角度来说并不困难,原先无法实现的原因更多是机制受限。因此,要使医疗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真正的挑战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


比如,以往患者在一家医院做了检查,换一家医院再看同样的病又需另做检查。而此次医疗数字化转型,通过市、区两级分级诊疗工作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打通上下环节、诊疗数据互通,实现了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机构检验检查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认”。患者14天内在平级或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过相同的检查检验项目,可在医院工作站主动弹出“互认提示页面”,提示医生可以查阅相关检查、检验项目的互认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以数字化转型试点区静安区卫生健康委数据为例,2020年完成“互联互通互认”18.26万余人次,完成互认检验项目132.73万余项次,互认检查项目12.57万余项次。这一措施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简化了患者就医环节,减少就医等候时间,减少患者抽血、X光射线辐射等检验检查对人体的潜在损伤。


微信图片_20240317112507.jpg


同样,在支付渠道方面,医疗付费“一件事”的改革使得患者可以使用银联、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渠道实现就医“脱卡”“扫码”付费。上海部分医院和辖区还开通了“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用户通过“随申办”移动端的网上签约后,到达医疗机构就诊时,只需出示其“随申码”医保服务(医保电子凭证),在完成诊疗服务后,医院信息系统会自动发起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就诊期间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无论是医保部分结算还是自费部分结算,都自动由医保和绑定的信用账户实时支付。与原先诊疗流程相比,就诊患者可以先诊疗后还款,减少了诊间医疗付费反复排队的烦恼。


上海市卫健委办公室(信息处)副主任冯骏表示,目前,上海的数字医疗转型还在探索更多便民措施,包括市医保中心正在探索医保电子处方中心等,若能够实现这一中心的建设,今后,患者就可以凭借电子处方去包括药店、医院所有医疗机构进行配药买药,而不是非得在哪里开的处方就必须去哪家医院开药。


以智慧医院改变医生诊疗方式

智慧医院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患者就医的便捷度,也在辅助医生的诊疗上发挥着作用。譬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上海申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虚拟科室”,通过打造医生的AI数字分身,以沉浸式、智能化、虚实交融的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面诊前的预诊服务;同时,依据多模态数据尝试生成多维数字孪生患者,使医生能够通过预诊报告、数字孪生患者和检查结果掌握足够的专病诊断依据,极大提升了专病诊室的工作效率,也让面诊结果更加科学和精准。


该“虚拟科室”项目负责人卞非向澎湃科技介绍说,数字化技术还能深入临床协助医生进行病理学诊断。“病理阅片难度好比在中国的卫星地图上要找出几十栋特殊样式的建筑,以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20-40分钟,医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且在大规模病例分析时容易出现疏漏和误判的情况。现在通过数字化和AI算法可以快速标注出可能区域,医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阅片,时间缩短了将近10倍,大大提升了诊断效率。”


微信图片_20240317112509.jpg


数字化技术不仅会改变未来医生诊疗方式,也在革新个人健康管理方式。卞非表示,顺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的健康管理将重点从诊疗治疗转向疾病干预。基于纲要的指导,虚拟科室未来将打磨出更为全面、智能和先进的医生数字分身、数字孪生患者和配套应用,全方面覆盖诊前、诊中和诊后场景,实现数字化随访、精准化宣教、智能化咨询。“数字医疗最终的目标是介入到诊疗的核心阶段。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技术的发展进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从实验室研发到多期试验再到临床仍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下一步关键:建设数字医疗标准化体系

智慧医院的搭建如火如荼,但也面临着约束和瓶颈。朱立峰和卞非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关键——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数据不仅是驱动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是发展智慧医院的基石。目前,许多医疗数据都存在数据参差不齐、数据缺失等问题,往往难以统一使用。


“比如光蛋白质就有近10余种不同的指标,有的厂商就会把尿蛋白(指尿液中存在的蛋白质)直接标为蛋白质,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更换一个名称就能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如此简单。”卞非表示,每一个不起眼小数据、小名称的更改都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的大量开发等工作,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目前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联仍是一个挑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灵恩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疗法产业发展论坛”上曾表示,要推动中国数字疗法产业发展,需要加快三点建设:一是加快建设数字疗法标准化体系,二是促进开展数字疗法应用场景试点示范跨界融合,三是建设数字疗法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对于建设数字医疗标准化体系,多位受访者也都提到,在技术层面,还需要花较大功夫形成一个持续化高质量的数据集,此外,在算法、算力方面也要加大投入,“总体来讲,我们的算力资源还是很紧缺的。目前,整个算力平台还处于点状分布,没有整合成一个真正互联互通的体系。”同时,受访者们建议,还需要建立起激励机制,鼓励医疗领域的专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推动数字医疗发展,可以将智慧医院建设效果也列入医院评估指标。“因为高质量的数据集不仅能够支撑数字医疗系统的发展,还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提供有价值的指引。”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