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大数据

海律说法|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微信图片_20250428172308.png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正逐步迈入大数据时代,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医疗数据的广泛收集、存储和使用也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如何在保障医疗数据合理利用的同时,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或将成为医疗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就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医疗机构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医疗机构保护患者个人信息首先是法律义务,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均对医疗数据的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医疗机构若未能妥善管理患者数据,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其次,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可以防止信息滥用,医疗数据包含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史、遗传信息等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不仅可能导致患者隐私权受损,还可能被用于诈骗、歧视等非法用途。

第三,也是为了维护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医疗行为依赖患者如实提供病史等敏感信息,若泄露,将严重损害患者信任,可能导致患者隐瞒病情,影响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保护数据安全是医疗机构对患者尊严的基本尊重。

第四,可以促进医疗数据合理利用,只有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医疗大数据才能被合法、合规地用于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管理等领域,推动医疗科技进步。

二、医疗机构在保护患者个人信息方面义务与权利

医疗机构在患者信息保护中需平衡义务与权利,既要严格履行隐私保护责任,也需依法行使数据管理权,确保医疗服务的合规性与高效性。

1. 医疗机构的义务


1)信息处理须合规

医疗机构应遵守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确保患者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合法合规,仅收集与诊疗直接相关的信息,避免过度采集,在医学研究中,应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避免直接关联到个人身份,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将数据用于商业推广。

2)数据安全管理责任

医疗机构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患者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例如:采用加密技术存储电子病历;建立严格的访问权限控制,仅限授权人员访问患者数据;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审计,防范黑客攻击。发生数据泄露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上报监管部门。

3)告知义务

医疗机构在收集患者数据时,应明确告知数据的用途、存储方式、共享范围等信息,确保患者的知情权。例如:在挂号时提供《个人信息保护告知书》;在使用数据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紧急救治等特殊情况除外)。

4)配合监管与患者查询义务

医疗机构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网信办等监管检查,并有义务根据患者请求,提供个人信息查阅、复制、更正或删除服务(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除外)。

2. 医疗机构的权利


1)合法使用患者信息的权利


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医疗机构有权基于诊疗、科研、公共卫生(如传染病上报)等合法目的合理使用患者数据,无需重复授权。 


2)拒绝不合理请求的权利


对患者或第三方提出的超出法律允许范围的信息查询、修改或删除要求,有权拒绝。 


3)数据管理自主权


在符合法规前提下,自主决定信息存储方式(如电子病历系统架构)、访问权限设置等。 


4)依法免责的情形


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黑客攻击)或患者自身过错导致信息泄露,医疗机构可依法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三、医疗机构丢失或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患者数据丢失与泄露不仅构成违法,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责任”三重风险:

1. 行政处罚


违法处理个人信息或未履行安全保护义务的,可处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可处5000万元以下或上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并可能责令暂停业务或吊销许可证。【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 

2. 民事赔偿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泄露患者隐私或未经同意公开病历资料的,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侵权责任。【民法典一千二百二十六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患者可因个人信息泄露提起侵权诉讼。【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至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3. 刑事责任


非法出售或提供患者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处3至7年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综上,若患者认为医疗机构侵犯其个人信息权益,可向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结语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为现代医疗带来了巨大便利,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不容忽视。医疗机构应切实履行数据安全管理责任,患者也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在法律、技术、社会多方协作下,才能实现医疗数据的合理利用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推动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