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穿戴设备成为生活常态的今天,科技公司正试图让“预防医学”从医院走向手腕。Apple Watch 最新推出的“高血压趋势通知”功能,正是这一愿景的最新体现。然而,在公众热烈的期待之下,医疗专业人士的态度却更加谨慎。科技的理想与医学的现实之间,仍隔着一段距离。在公众的热情之外,医疗专业人士对其临床意义与局限性持谨慎态度。科技是否真的能帮我们提前发现高血压?
现实比宣传更复杂
自发布以来,这项功能被誉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潜在突破,甚至可能是拯救生命的创新。但现实可能更复杂。
苹果提交给 FDA 的验证论文和批准信揭示了一个更冷静的事实:手表并不会给出直接的血压数值。相反,它利用光学传感器采集血管数据,并通过专有算法推算血压趋势。这种方法与传统袖带测量法截然不同。
苹果的算法经过严格设计和测试,基于超过 10 万例患者数据训练,并用 2000 多例进行验证。算法特意追求“高特异性”,以减少假阳性,即尽量避免误报高血压。它在性别与肤色上的表现良好——这对光学设备来说是一个进步,因为例如血氧仪等产品曾被指出在深色皮肤上准确性较差。
然而,代价是灵敏度较低——也就是说,许多真正血压高的用户可能不会收到警报,从而被错误地“安心”了。算法在年轻人和低 BMI 用户中的表现也更差——偏偏这些正是苹果声称最能受益的群体。
FDA 批准不等于医疗金标准
虽然该功能获得 FDA 批准,但这一门槛并不高,它仅意味着安全性,而非医疗金标准。苹果采用了常见的 510(k) 快速通道,以“类比”一个已批准设备来获得许可。在此案例中,苹果引用了 Viz 公司用于检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算法。两者虽有算法上的相似性,但在技术原理和疾病类型上却根本不同。
苹果的谨慎与市场对比
值得肯定的是,苹果并未掩饰功能局限。在验证论文及在线说明中,公司明确指出这只是被动筛查工具,并非真正的诊断手段。收到“可能患有高血压”通知的用户被建议使用传统血压计测量,并咨询医生。
相比竞争对手,苹果的做法确实更为谨慎。今年夏天,运动品牌 WHOOP 推出“血压洞察(Blood Pressure Insights)”,可在用户校准后每日提供血压估算值。但 WHOOP 未申请 FDA 批准,目前正因宣传问题与 FDA 发生公开争执。
公共卫生定位存在偏差
尽管苹果在营销上更为保守,但其言论仍在暗示一种公共卫生干预。Apple 健康副总裁、医生 Sumbal Desai 在功能发布视频中指出,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与心脏病和中风密切相关。她声称,未来一年内可能有多达一百万用户通过此功能被诊断为高血压。
但我认为这种“公共卫生”定位有些偏差。美国医疗体系中,血压测量几乎无处不在,相关数据早已整合进电子病历系统。我们早就能在大规模层面诊断高血压——问题不在“发现”,而在“治疗”。尽管有廉价药物与行之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这背后牵涉医疗体系互动和社会健康决定因素的复杂性。
可穿戴设备的真正价值:辅助医生,而非取代
这并不意味着苹果的健康努力应被忽视。对于心脏健康而言,可穿戴设备能提供一些临床上有价值的信号:
最大代谢当量(MET)可预测心脏病风险;
日常步数反映活动水平;
VO₂ Max 显示心肺功能;
睡眠不足可能提示睡眠呼吸暂停;
高心率警报可能揭示潜在心律异常。
这些数据若与患者病史、症状和社会背景结合,确实能帮助医生理解健康状况。
技术与医学之间的张力
苹果发布的新广告,展示用户如何被手表“拯救”。有人通过高心率与低血氧提示发现肺塌陷;也有人被激励跑完纽约马拉松。
这些故事动人,但也揭示了一个核心矛盾:Apple Watch 在“消费者健康产品”与“医疗设备”之间的尴尬定位。在这个模糊医疗与健康界限的时代,这种“混合性”成了绝佳的营销卖点。但归根结底,高血压通知及苹果生态系统中的健康指标,并非公共卫生工具。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它是一种个人健康兴趣的延伸,能激发用户关注健康,却不是解决系统性健康问题的良方。
Apple Watch 的血压功能,是科技向医疗边界迈出的又一步。它展示了数据驱动健康的未来方向,但同时提醒我们——医疗的价值不在算法,而在诊断、治疗与持续的关怀。科技可以照亮问题,却无法独自解决问题。
在医学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与生命科学加速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健康产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智能科技的迭代不仅正在重塑医学研发与临床应用的边界,也正推动从医疗设备、数字健康到产业资本体系的全链条变革。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