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印发《关于抓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实的通知》,通知中提出8大类27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其中,县办中医机构覆盖率、中医师占比、中药饮片使用率和以中医为主治疗的患者比例是与中医药直接相关的4条评价指标。简言之,在未来几年,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既要实现全面覆盖,又要办出中医特色,体现中医优势,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01
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就要看看这一目标实现的难点在哪里,哪些县没有自己的中医院?
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一个县域内医疗服务需求的总量,在需求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新建医院的医疗服务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能否自己养活自己都未可知。
但是,受原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限制,这种“半路出家”、“矮子里拔将军”的建设方式,很有可能让医院陷入中医药服务水平不足、患者信任度受损、中医药服务占比低下的窘境。
02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无论采用何种建设方式,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工作必须基于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进而形成中医药服务的特色、唤醒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打造中医药服务的增量,才能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如何评价一家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这次的评价指标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这里对中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出了3个角度的要求,即合格的中医师要足够多、中药占比要足够高、中医治疗要成为主流。也就是说,中医院不能只是挂着中医牌子的西医院,而是要充分运用中医的诊疗方法来服务好患者。
03
服务的主体是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是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提升居民对中医药信任感、安全感、幸福感。
厚达的智慧中药房就是通过中药智能化煎制系统,实现100%数字化,全流程信息可追溯,保障煎药质量和用药安全,加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此外,数字中医也是加强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抓手。数字化的智慧中药房可以实现全县中医药资源的下沉和共享,形成“全县一张网、服务一个样、品质有保障”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从多角度、多层级彻底激活全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让老百姓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习惯看中医。
今年1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的通知》,建设标准要求“县级中医医院电子病历达4级水平,实现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医联体内信息互通共享”,厚达正在积极探索医联体合作共建共享智慧中药房模式,以共享智慧中药房为服务平台,打造中医药“产业大脑”,促使医共体内的数据整合和共享,将会是县级医联体/医共体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资源上下联通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