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各行各业特别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开始依次深入,而医院则是其间的重要场景与典型样本。
据了解,受限于主体众多且彼此状况参差不齐影响,总规模达千亿元的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虽产生了十余家上市公司,但还没有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行业"巨头"。
据主流调研机构预测,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总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但国内没有1家公司市场占有率达10%;本图表源于“小饭桌”公众号
并且,受困于客户需求存在差异的现实,医疗信息化行业是个高度定制化和重交付实施的领域,无法获得类似于互联网公司的规模效应和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的红利。
但这种尴尬的行业境况,或有望被总部位于光谷的湖北福鑫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鑫科创),这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所改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约103万余个,其中大大小小各类医院约3.7万余个。
受“数字中国”战略及“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顶层设计指引,在医院评级、智慧医院建设与医院运营管理等内外部因素驱动下,医疗信息化市场呈繁荣增长态势。
近年来,医疗机构陆续推进和深入实施的数智化建设与转型后,庞大的主体数量更是直接强有力的推动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IDC的数据显示,我国医疗行业2021年在IT方面的支出高达712亿元,而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10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36%。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行业IT开支中软件业务占比超过70%,是医疗信息化领域的重头戏。
伴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行业现已产生了诸如东软集团、东华软件、卫宁健康等,营收规模数亿至数十亿不等的多家上市公司。
但同时,医院科室众多且需求和业务流程都各不相同,医院分布广泛及内地基层卫生院在信息化方面预算有限,还有绝大部分医院都无专职软件开发人员等状况,决定了医疗信息化行业高度定制化和需要逐个交付实施的特征。
这种现状,固然有利于新的进入者获得商机,但在实施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时无论对医院还是厂商,都是件颇具挑战和需要耗费相当人员、时间及心力的事。
更令厂商烦恼的是,医疗信息化行业状况在原有技术条件中是很难产生行业共用产品平台,软件厂商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并获得边际成本降低的超额收益。
“医疗信息化行业当前还是个高度碎片化、项目化的市场。”、“我们软件行业最大优势其实是边际成本比较低,但是因为要做大量的交付实施导致边际成本降不下来,这对软件厂商很件难受的事,也是全行业的挑战。” 福鑫科创CEO吴笛在与【新迹网】团队交流时说道。
所幸,挑战的背后同样意味着机遇,而福鑫科创或许正是这个破局者和引领者!
低代码背后的福鑫图腾
应该说,拥有医疗行业和IT领域复合背景的福鑫科创经营团队对行业困境知之甚深,于2020年率先在业内秉承“代低码”理念,重新开发面向全场景的底层通用软件平台。
据悉,“代低码”并不是全新理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已产生。
2017年,拥有技术背景且得益于在华为和戴尔等顶级ICT企业职业积淀的吴笛,开始对之进行深度关注。
2020年,吴笛与公司创始人伍煦联手从原控股股东手中全资收购福鑫科创时,便确立了按照“低代码”理念开发行业底层通用软件的战略。
谈及作出上述决策的背景时,吴笛表示这是依托当时技术发展条件,结合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特征深思熟虑的结果。
据吴笛介绍,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各类图形和图表等基础素材及工具的丰富,当时按照“低代码”理念开发产品的条件已经成熟。
最重要的是,“低代码”理念落地需要兼具开发者稀少和产品定制化的条件,而医疗信息化行业显然是十分适合的领域。
随后,公司研发团队在精准把握医疗信息化场景的基础上利用云原生代码开发产品,并把低代码理念贯穿至从规划、研发、运营到交付实施的全流程,为医院和厂商提供可快速定制、交付、部署以及维护的解决方案。
具体地说,采用福鑫科创的技术和产品后,医院使用端将获得高度可视化和开放的开发环境,使用者仅需操作简单的拖拉拽即可实现业务定制,简单高效便于操作和维护。
与医院使用端类似,采用福鑫科创的技术和产品后,厂商交付端以往需要在现场花费数天、数周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通过相应后台即可完成部署,大大提高了交付效率。
除效率外,福鑫科创按照“低代码”理念开发的产品,在价格上尤具吸引力。
初步比对发现,福鑫科创的产品可令厂商交付时间缩短50%以上、响应时间缩短80%以上,分销模式可令代理商获得+300%的利润,直销模式可令医院节约60%的成本。
其实,医院使用端和厂商交付端难度降低的背后,是福鑫科创对研发高度重视和大手笔投入基础上,公司技术团队对终端应用场景的穷尽和数据化。
“公司80%的投入是用于研发”、“我们的产品现在已基本可以覆盖医院70%至80%的应用场景”,吴笛在交流时表示。
可见,福鑫科创是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致力于打造行业通用的底层(PaaS系统)软件,以尽可能地解决软件厂商重复“造轮子”的问题。
这种经营战略,对高度碎片化和项目化导致难以产生行业巨头的医疗信息化市场无疑十分有效,更是极具想象空间和价值的重大突破。
事实上,福鑫科创秉承“低代码”理念,积极开发行业通用底层软件乃至“基础设施”的经营策略,不仅仅是立足于核心团队的专业判断、还获得了市场和投资机构的充分认可。
目前,福鑫科创基于“低代码”理念已相继研发出,紫微医院软件定制平台、DRG/DIP解决方案、集成平台/智慧测评解决方案、智慧医院/智慧医共体等多个解决方案,可满足医疗机构的绝大部分需求。
其中,紫微医院软件定制平台作为行业首创的软件定制平台,在CHINC大会上首发后便引发医院和代理机构的广泛关注;DRG/DIP系统已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达成合作,还进入IDC本类别统计排行榜前列;可谓已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今年以来,福鑫科创陆续获得包括公安县人民医院医共体DIP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在内的重大项目,这充分说明市场和客户对公司产品与技术的高度认可
受惠于良好的产品优势,公司在2022年的特殊年景实现了约5000万元的合同收入后,今年合同收入将翻番。
而且,与2022年公司收入的70%直接源于医院、30%源于代理商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代理商贡献的收入占比已提升50%。
如果,把今年公司收入远高于2022年的情况考虑在内,今年代理商贡献的金额则更为可观。
相当程度上,客户群体变化固然有公司更重视分销渠道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得益于公司产品具有的充分市场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的形成和取得,既与公司高强度投入研发的技术驱动战略密不可分,还得益于公司拥有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
据了解,公司现有近200人中研发人员占比达75%,而除吴笛与伍煦外公司还有从事HIS研发的资深人员,与从事电子病历产品研发超10年的技术专家,以及长期在医疗机构现场了解需求的行业专家。
无独有偶,福鑫科创领先的行业视野和团队、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同样获得投资机构青睐并顺利获得长岭资本5000万元投资。
可以说,福鑫科创独特优势构建的竞争力正在被市场和资本机构陆续“看见”,开始逐步释放光彩!
日前,我们在福鑫科创位于光谷泛悦城的总部与公司CEO吴笛进行了数小时交流,现将部分内容整理编辑如下:
新迹网:这个行业的运作特别是销售模式是怎么样的?
吴笛:这个行业的运作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比较传统,就是买和卖。
简单地说,是我们给医院或者医院的供应商提供不同的软件产品,然后收取对应金额费用。
销售上,我们主要通过做自媒体和媒体投放,参加行业展会等线上和线下的系列活动,让医院等客户了解我们及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等之后,再进行具体商务对接和洽谈。
另外,我们会把产品交给同行或跟医院有业务往来的相关方,通过他们最终销售给医院。
新迹网:有个疑问啊,“低代码”理念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既然这么具有优势,为什么东软等业内大厂不率先采用呢?
最重要的是,除个人直觉外我们是家没有历史包袱的企业,凡是有利于公司和业务长远发展的事物,我和伍总都乐于拥抱。
相反,大公司通常拥有相对固定的业务及利益划分,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交付实施团队更是公司的主力,推动新事物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都是触动利益格局的事。
作为行业大厂的高管,纵使发现了“低代码”理念的优势,但面对重重阻力时如果确实十分笃定相应前景,多半会选择离职自己创业了。
新迹网:感觉您们坚持“低代码”理念开发产品的思路,跟当前很流行的大模型很接近。但“低代码”产品或大模型的通用性和适用性,会不会不如定制软件?
吴笛:大模型本质上是基于Transformer理念做的延伸,在特定领域确实需要进行优化。
但总体来说,不管是OpenAI 、ChatGPT还是国内部分代表性的大模型,在进行调优后是可以适应于相应足够宽阔的场景。
我觉得大模型作为技术来说是革命性的,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起码我是信仰的。目前,我们同样在紧急研发相应的大模型产品,预计不久将发布上线。
但指望特定通用大模型解决所有问题,同样是不现实的。
所以,基于不同场景调优或基于场景落地,甚至对不同场景进行重新训练整套大模型,我觉得这是符合逻辑的。
我们现在所有应用程序都是用计算机写的,理念其实都是用正确的工具去做正确的事情,我们的低代码平台同样是这样。
所以,我们并不是个通用型的低代码平台,我们是针对医疗行业场景做的低代码平台。
我们目前也没有覆盖100%医疗场景,但至少做了70%至80%的医疗场景,对于已经做了的场景以及未来要做的场景,我们的低代码平台是够用的。
新迹网:现在业内已有同行按照“低代码”的理念开发产品了,您觉得公司的优势在哪里?对于同行加入“低代码”阵营及可能的竞争,您是怎么看的?
吴笛:我们的产品从底层开始,都是基于低代码理念拉出来的,我们是家纯粹的低代码公司。在低代码上,我们跟同行的差别形象比喻就是,纯电和混动的不同。
更多同行加入(低代码阵营)我觉得这是个好事,这样可以提升整个行业运营效率,不管是对医生、对患者,还是对医院和我们厂商来说,都是件好事。
况且,我们的体量相对于千亿级的市场规模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并不关心竞争且十分欢迎良性的竞争,更多的人参与对行业整体是有好处的。
相反,如何持续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是比竞争更令我们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