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正从“单点突破”走向“多模态融合”,各大厂商的医疗大模型究竟能否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一场关于技术实力与应用落地的较量正在上演。
近年来,医疗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真正能够赋能临床的多模态产品仍属凤毛麟角。联影智能、讯飞医疗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博雅全健推出的“羲和一号”等代表性项目,都在探索如何将文本、影像和多模态数据融合,真正解决临床痛点。
这些模型不再局限于单一任务,而是试图打通诊断全流程,从辅助诊断、影像分析到健康咨询、患者管理,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
医疗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从“单点应用”到多模态融合的转变。传统的医疗AI模型多专注于单一任务,如影像分割、文本处理或语音识别,难以满足复杂临床场景的需求。
多模态医疗大模型通过整合文本、影像、音频等多种数据源,模拟医生的综合诊断思维过程,提供更全面的辅助决策支持。
2025年以来,各大厂商纷纷发布新一代医疗大模型。联影智能的uAI影智大模型基座立足百万级医疗数据库,具备对医学影像的通用底层学习技能,并能够快速迁移到新疾病类型。
讯飞医疗则推出了星火医疗大模型X1,声称是“当前唯一采用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医疗深度推理大模型”。
联影智能4月11日正式推出的uAI影智大模型基座,展现出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强大能力。该模型采用“训练要大,部署要小”的设计理念,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可拆分出轻量化模型,保证院内落地可及性。
在肾动脉血管分割任务测试中,uAI影智大模型仅需10个训练数据便可达到传统小模型使用201个数据才能达到的性能水平。在另外8种器官上的分割准确性上均优于传统小模型。
联影智能的医疗文本大语言模型支持70B文本输入,虽然参数规模不及通用大模型,但专门为医学领域优化,集成了海量医学教科书和临床资料库的知识。
该模型在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SMLE)的评测上达到67%的合格标准,展现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讯飞医疗在医疗大模型领域展现出全面布局的优势。根据其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营业收入达2.99亿元,同比增长30%,研发投入1.34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45%。
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于2025年6月发布,登顶Medbench榜单,并在心内科、儿科、呼吸内科综合诊疗能力达三甲医院主治医生水平。
讯飞医疗的核心产品“智医助理”作为业界唯一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测试的AI系统,已覆盖全国697个区县、超7.5万个基层机构,累计完成超10.1亿次AI辅助诊断。
在消费端,星火医疗大模型赋能的AI健康助手“讯飞晓医”累计完成1.4亿次AI咨询,用户好评率高达9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博雅全健共同研发的“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直接瞄准临床痛点——漏诊误诊问题。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医三院副院长唐熠达介绍,当前胸痛、心梗等疾病存在三大痛点:漏诊误诊率超25%、基层诊断能力不足、指南落地滞后。为此,“羲和一号”构建了以临床刚需为核心的研发体系,能够大大缩短预警时间,降低首诊误诊率。
“羲和一号”基于100万真实病案数据研究,形成了1000亿级参数,支持疾病预测、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临床试验以及医学教育等多场景应用,实现医学知识覆盖率98%,医学知识精准率90%以上。
该模型的训练数据全部经过伦理审查、脱敏处理,标注过程由临床医生全程参与,摒弃互联网“二手数据”,幻觉率极低。
从技术架构来看,各家大模型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联影智能的uAI影智大模型采用“基座模型+轻量化部署”思路,强调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可拆分出轻量化模型,保证模型院内落地可及性。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则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采用深度推理技术。根据测试数据评估,其全科辅助诊断合理率达到94.0%,专科辅助诊断(主要诊断)合理率达到90.1%,健康咨询解答率达到89.0%,相关效果均超过GPT-4o以及DeepSeek R1。
“羲和一号”则整合了18家医疗机构的多模态数据,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可穿戴设备数据、药品说明书及医保目录,形成覆盖诊疗全周期的数据库。
通过多源异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数据标准化、影像去噪增强及视频序列化,解决了医疗数据“格式杂、质量差”的行业难题。
临床落地效果是检验医疗大模型价值的唯一标准。联影智能的文本大模型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呼吸科等科室辅助临床及科研工作。
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息总结性能,能快速抓取长达几千字的病人入院记录的关键信息,导入到首次病程录中,成为医生写诊疗记录时的辅助工具。
讯飞医疗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专科专病大模型。
目前,星火医疗大模型已落地全国20余家龙头医院,深度赋能临床实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团队开发的Med-CTX模型,是一种基于全Transformer的多模态框架,用于可解释的乳腺癌超声分割。
该模型集成临床放射学报告,同时提高性能和可解释性,在BUS-BRA数据集上实现了99%的Dice分数和95%的IoU,击败了现有的基线模型U-Net、ViT和Swin。
尽管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质量、隐私安全和伦理审查是关键问题。“羲和一号”的训练数据全部经过伦理审查、脱敏处理,标注过程由临床医生全程参与,摒弃互联网“二手数据”。
模型幻觉也是医疗大模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讯飞医疗与华为携手推出的全国产化讯飞星火医疗一体机,将医疗行业知识能力提升30.0%,模型幻觉下降10.0%。
此外,多模态数据的融合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突破。北京胸科医院团队的研究整合了H&E染色全切片图像(WSIs)与90项临床变量,构建了治疗反应(TR-M)和无进展生存期(PFS-M)双模型体系。
这种多模态预测方法需要解决医疗数据“格式杂、质量差”的行业难题。
未来,医疗大模型的竞争将从技术指标转向临床价值创造。讯飞医疗构建了覆盖政府端(G)、医院端(B)和消费端(C)的协同发展业务矩阵。
在G端,基层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52%,区域解决方案增长178%;在B端,医院解决方案在500余家等级医院落地;在C端,患者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1%。
全球化布局也是医疗大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6月,讯飞医疗在香港发布了支持两文三语的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同步发布“讯飞晓医APP香港版”。
香港独特的国际化地位、高度接轨欧美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公司高效吸纳整合本地及英文医学知识、丰富大模型训练语料库提供了宝贵通道。
个性化医疗和精准预测将是下一个前沿领域。北京胸科医院团队开发的TR-M模型预测治疗反应的AUC达0.943,PFS-M模型直接估算无进展生存期的MAE仅2.690个月,并能有效区分高低风险组(HR=10.034)。
从临床落地广度来看,讯飞医疗的“智医助理”已经覆盖全国697个区县、超过7.5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完成超过10.1亿次AI辅助诊断。
从技术专精程度来看,联影智能的uAI影智大模型在医学影像分割任务上表现出色,仅需10个训练样本就能达到传统方法201个样本的性能。
从临床痛点解决来看,“羲和一号”直指基层医疗漏诊误诊率超25%的问题,通过100万真实病案数据和临床医生全程参与的数据标注,大幅降低幻觉率。
医疗大模型的发展正在从技术竞争走向临床价值竞争,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提升诊疗效率、同时能让医生和患者都信任和使用的产品。
【1】JM医疗——联影智能发布医疗大模型,美国医学执照考试评测准确率67%
【2】东方财富网——讯飞医疗2025年中期营收利润双增 研发投入占比45%
【3】arXiv——A Fully Transformer Based Multimodal Framework for Explainable Cancer Image Segmentation Using Radiology Reports
【4】中金在线——讯飞医疗科技(02506)发布中期业绩 毛利1.54亿元 同比增加26.96%
【5】中金在线——讯飞医疗2025年中期业绩:营收利润双增,AI引擎驱动高增长
【6】大健康派——破局基层漏诊误诊!“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发布,千亿级参数,规避“二手数据”幻觉
【7】生物通——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预测研究
【8】中国证券网——讯飞医疗2025年中期营收利润双增 研发投入占比45%
【9】搜狐新闻——科大讯飞AI医疗:10亿次辅诊,国产医疗大模型领跑MedBench
【10】百度百家号——中国信通院医疗健康大模型效能评估结果出炉,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四大能力排名第一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