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世界经济论坛点名:AI将优先改变这7个医疗领域,中国跟上了吗?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AI小医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最近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一篇关于AI如何在7个方面改变全球健康的文章。今天我们也基于这七个方向进行盘点一下当前AI医疗的发展。

1. 解读脑部扫描图

文章里提到的第一点,就是AI解读脑部扫描。这个在急诊室是“救命”级别的应用。

因为对于中风(脑卒中)这种病,接受治疗的时间会影响治疗效果。医生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从CT片子里判断出哪块脑组织已经彻底坏死,哪块还处于“休克”状态(也就是“缺血半暗带”),能救回来。这个计算,人工做起来又慢又费劲。
现在,AI来干这个活儿,简直是“专业对口”。
国内像深睿医疗、数坤科技这些头部公司,他们的卒中AI解决方案,已经铺进了全国上百家医院的急诊室。一套头颈CTA/CTP的片子,从进机器到AI出具一份包含病灶分割、体积计算、ASPECTS评分的结构化报告,整个过程可以被压缩到5分钟以内。这给医生抢回来的,是真金白銀的救治时间。这个AI,现在已经是很多医院卒中中心里,一个永不下班的“神经科外援”了。

2. 识别骨折能力

文章里说,急诊医生漏诊骨折的比例高达10%。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下,AI识别骨折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人类放射科医生。

一个事实是,放射科医生不仅人手短缺还面临超负荷工作,医生一天要看几百张片子,从胸片、腹部CT到四肢的X光,看到眼花是常态。尤其是一些细微的、没有明显错位的“隐匿性骨折”,最容易被漏掉。
AI干这个,有两个天然优势:第一,它永不疲劳;第二,它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像素级差异
现在,AI骨折识别已经快成为各大影像AI公司的“标配”功能了。像国内的联影智能,他们的uAI平台里就集成了骨折智能检测功能。它可以自动筛查全身各部位的X光片,一旦发现疑似骨折的区域,就会自动在图像上进行标记并分级,提醒医生重点关注。对于基层医院或者年轻医生来说,这简直就是请了个“高年资老师”在旁边随时“把关”,大大降低了漏诊率。

3. 评估救护车需求

这一点,跳出了“诊断”的范畴,进入了“运筹帷幄”的层面。文章里说用AI评估救护车需求,这其实是智慧城市和智慧急救的一个缩影。

在国内,目前这个事情更多是由政府主导,大型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模式。
比如,很多城市的“城市大脑”或“智慧急救”平台,背后就有阿里、腾讯、百度这些公司的技术身影。它们的AI模型,可以实时分析120呼叫中心的通话记录、城市交通的实时路况、以及各个急救站点的车辆状态。通过这些数据,AI可以预测出下一个小时,哪个区域最可能出现急救高峰,从而提前进行车辆调度,优化派车路径。这不仅是提升效率,更是为整个城市的生命急救网络,装上了一个“预警雷达”。

4. 检测上千种疾病的早期征兆

我觉得这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一个应用场景。文章里说AI能检测逾千种疾病的早期征兆,因为很多疾病当我们在临床上检出发现时,可能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从一张视网膜照片里“读”出全身的健康密码。
鹰瞳科技作为港股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很早布局。他们的AI模型,通过学习数百万张视网膜照片和对应的健康数据,已经学会了从眼底那细微的血管、神经变化中,识别出不光是眼科疾病,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甚至是认知障碍等数百种全身性疾病的早期风险信号。你可能只是去做个眼底检查,AI却可能提醒你:“嘿,你的心脏风险有点高,最好去心内科查一查。” 这就是AI强大的“跨界关联”能力。

5. 临床对话机器人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爆发,此类技术已经成了眼下最火的赛道。文章里叫它“临床对话机器人”,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医疗大模型”或者“AI医生助理”。

它的核心价值,是把海量的医学知识,变成医生在诊疗瞬间可以随时调用的“智囊”。
科大讯飞的“星火医疗大模型”就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它赋能的“智医助理”产品,已经铺进了全国几百个区县的数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可以一边跟病人聊天,AI就在旁边实时地分析对话内容,自动生成病历,并从知识库里调出相关的诊疗指南和用药建议。对于基层医生来说,这就等于旁边坐了一位永不下线的全科专家顾问。

6. 学习传统医学的智慧

文章提到了AI与传统医学的结合,这个方向极具中国特色,也充满了想象力。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但这套复杂的知识体系,传承和标准化一直是个难题。

现在,AI开始来“啃”这本厚重的古籍了。
国内多所顶尖高校都在做这个事。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发布了“扁鹊”(BianQue)大模型,香港中文大学团队发布了“华佗”(HuaTuoGPT)大模型。它们通过对海量中医古籍、经典名方、现代中医药文献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中医知识问答、辅助辨证、方剂推荐等能力。AI,正在成为一个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千年国粹的“数字弟子”。企业方面,问止中医凭借多年技术积淀和市场应用,正在冲刺“中医AI第一股”。

7. 行政管理的“AI办事员”

最后这一点,也是最实在,最能直接提升医生工作体验的一点——把医生护士从无尽的行政工作中解放出来。

这包括了两大块:
  • 临床文档自动化:这就是我们之前文章有单独提到的,像Abridge、讯飞他们在做的,自动写病历,即“环境式AI文书”。
  • 医院运营管理:这个范畴更广。比如,卫宁健康、创业慧康这些深耕医院信息化的老牌厂商,正在把AI能力融入到医院的运营流程中。例如,AI可以预测各科室的住院床位需求,实现智能床位调度;也可以分析药品消耗,进行智能化的库存管理和采购,为医院省下真金白银。


聊在最后

这七个方向,就像七条不同的“赛道”。有的赛道上,已经是人声鼎沸,挤满了百亿估值的独角兽;有的赛道,还未行成规模化的企业发展生态。同时呢,这七条赛道,最终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医疗变得更精准、更高效、也更有人情味儿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