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引众人围观的《中国医院排行榜》,未来的参考意义如何?

发布时间:2022-11-25 来源:医学界智库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昨天下午,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2021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正式发布。北京协和、四川华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瑞金医院和中山医院分列综合榜前五席。(《最新!2021年中国医院排行榜来了!》

榜单排名揭晓后,各路媒体蜂拥而至。与此前“点对点”低调公布的“国考”排名相比,中国医院排行榜的发布形式“简单粗暴”,一次性公开放榜让排名一览无余。
排行榜的情况同样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在“医学界”相关文章的留言区,有用户提出声誉得分、科研得分如何计算等问题,也有网友对部分医院的排名合理性、排行榜规则的科学性提出质疑。
微信图片_20221125101750.png
在我国医疗机构的主流评价体系中,“中国医院排行榜”的参考意义究竟有多大?医院未来的指标评价会有怎样的转向?
我国首个第三方评审模式的排行榜,
“中国医院排行榜”瞄准专科声誉与科研水平

我国医院由独立第三方进行评价的工作,始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0年推出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在此之前,内地医院主要依靠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以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1]。

首个中国医院排行榜和专科声誉排行榜的评选方法是如何确定的?

复旦榜单“鼻祖”、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到,“考虑到在中国,要获得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各家医院诊疗结果等信息非常困难,即使获得也因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而没有评价意义”[2],中国医院排行榜没有使用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和国际Triangle研究中心的“医疗质量控制评定法”,而是采用了“专科声誉评估法”的方式,再辅以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值、国家级获奖情况等要素,最终制定了评估方案。
综合医院排名主要依据专科声誉(权重80%)和科研学术水平(权重20%);专科排名主要采用专家评价临床能力。
专科声誉主要是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委员拟定的专家库和从中抽取的一定样本量进行评选,评价指标涉及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等;科研水平参照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值、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
为保证公正性,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采用的方法是:在计算过程中扣除最高分和次高分,以避免参评专家偏向于其所在的医院,每年榜单结果出炉后,对照各位专家当初的投票,测出吻合度,低于5%的专家将暂停其一至两年的投票资格。

即便如此,从中国医院排行榜设立之初,就不乏针对于专家评审主观性和片面性的质疑。因只设置100个席位,又侧重同行评议,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渐成医院间群雄角逐的“奥斯卡”。

分级诊疗和科研转化导向下,
中国医院排行榜是否“过时”了?

伴随着我国对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中国医院排行榜“不合时宜”的部分正在凸显。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6月4号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分级诊疗的重要性被提升至新的高度。

微信图片_20221125101759.jpg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顶层文件发布后,福建、河南、湖南、江苏等省份均将“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写入具体实施方案。目的就是为了纾解大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门诊及住院压力,强化基层的诊疗能力,进而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
而“医学界智库”观察全国医院综合榜中入选的100所医院,多是协和系、华西系、湘雅系、复旦系等“自带流量”的王牌医院,一二线城市的大型医院占据大壁江山,地市级医院身影难觅。
在患者在信息资源不足的前提下,以名誉度为重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势必会加持“顶流医院”的品牌效应。当患者视榜单排名为准绳,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在所难免。
优质医疗资源向头部医院集中,或与“强基层”的国家政策背道而驰。

除分级诊疗外,“推进医学技术创新,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鼓励技术产出的当下,国家力图破除“唯论文”趋势,更为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科研水平”所依照的“SCI影响因子”和“国家级获奖情况”两大要素可能越来越难以覆盖国家对于医院科研成果落地的实际要求。

而值得一提的是,复旦榜单对医院专科能力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国家对医院“加强临床专科建设”的发展要求,专家评判医院的临床专业能力也颇具权威性。
医改浪潮下,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医院排行榜?
“中国医院排行榜”的推出使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术机构[3]。在此之后,同为第三方评审模式的艾力彼版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医科院版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相继推出。
三大排行榜各有侧重点:复旦版排行榜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对临床专科定性评价,艾力彼版排行榜采用多维度定量评价方法对医院整体评价,而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则是对医院科技水平的定量评价[4]。
而从2018年起,伴随公立三级、二级医院“国考”制度的推出,上述的三大排行榜的影响力似乎正在逐渐弱化。
不久前,青海省发布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上海市公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都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直接绑定,“国考”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与三大排行榜相比,“国考”的考核维度更为丰富,包含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5+1个三级指标。复杂精细的指标构成也对医院在运营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国家倡导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似是“量身定制”。
医改大势下,“国考”在未来是否会成为衡量医院各项能力的“唯一准绳”?
对此,有行业内人士表示,单一标准未必是好事。中国医院排行榜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仍然是专家眼中的综合实力排名,特别是专科排名,为医生进修、患者就医、医学生就业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而“国考”可以继续发挥“牛鼻子”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公立医院补齐短板,朝着高质量改革方向前进。
此外,该业内人士还提到,国考”排名是一个非公开化的榜单,而复旦版排行榜一次性全公开的形式或许可以让众多医院被迫对比找差距,“红红脸、出出汗,增加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先莹,杨蕾.我国医疗机构主流评价体系综述[J].中国医院统计,2020,27(03):284-288.
[2]王佳佳.复旦排行榜的“高式逻辑”[J].中国医院院长,2016(06):64-67.
[3]孙国根.国内最佳医院排行榜的启示:临床能力是根本——访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J].医院院长论坛,2011,8(03):26-28+32.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