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的《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对重要数据的利用和个人信息安全做出了更为明晰的规定。患者乃至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个人健康数据的流转将越来越有“规矩”。
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开始从立法层面平衡个人数据保护、流传与产生价值之间的拿捏之道。
2022年9月举办的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上,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何晶晶就在演讲中表示,目前我国医疗健康行业面临的合规痛点之一,是医院内大量原有的业务操作流程及隐私协议等不符合法律强监管下的新数据安全要求,但同时又缺乏明确的整改方案。
那么,什么才是符合“规矩”的数据使用与流转呢?
2021年11月,《个人信息保护法》推出后率先出台的地方数据法规《上海市数据条例》颁布,体现出了鲜明的激发数据生产要素活力,最大程度挖掘、释放数据价值的立法精神。它强调促进公共数据流通利用,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持续扩大公共数据开放范围。上海市从2006年开始启动的“医联工程”,就是推动信息共享,强化院间协作的一个优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