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 > 分析

医共体和医联体是什么关系?县域医共体应该这样建设

发布时间:2023-11-29 来源:央广网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今年,全国召开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基层、应急和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中明确了本年度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重点。

其中明确了“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的县比例不得低于60%”以及“2023年实现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的村卫生室超三分之一。”等等。



01

什么是医共体?

和医联体是什么关系?

2015年和2017年国务院分别对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作出顶层设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组建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换言之,医共体是医联体的4种模式之一,是指在县域内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的紧密型医联体,实现管理统一、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经过几年探索,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医共体是要把各级医疗机构打造成服务共同体、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以此提高基层的服务能力,增强基层的服务品牌吸引力,从而真正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有序就诊格局。

医共体建设是要通过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这一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变成“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也就是对医共体内部各医疗机构的人、财、物、事等进行统一管理。

02

全国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

建设成效明显
“经过数年的建设发展,医共体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运行评价处处长胡同宇说,当前,医疗服务回流县域、下沉基层效果进一步显现;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就医负担减轻,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医保打包付费促进基金下沉作用明显。2021年,全国县域医共体试点区县从754个增加至827个,634个区县符合紧密型标准,占比76.7%。目前,河南、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全面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

试点建设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在医共体内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

在试点地区之一的山西省介休市,由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组成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对下派到基层工作的县级医院医护人员,每月增加1000元的绩效补贴。同时县级医院的医养结合科、精神病科、康复科等基层接得住、看得好的病种,全部开设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休市人民医院的康复科就整建制下沉到了宋古乡卫生院,同样的康复项目不仅收费低,而且报销比例高,为患者节省费用达70%。

人才短缺是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试点地区浙江省东阳市在医共体内建立“人才池”,将原本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招人的政策改为全市“统招共用”,经过培训分别轮转到山区、半山区、城区工作,并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在乡下、生活在城里”的政策待遇。

目前,全国800多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中已有超过70%落实了人员和药品的统一管理,超过90%实现了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0%。

03

如何建设县域医共体?

县域医共体建设有4个特点:

  • 从建立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入手,探索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
  •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等;
  •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强资源集约配置,推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融合和信息共享;
  •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利益共享机制有待完善。尽管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提升、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设了更多新项目和技术,但基层医保资金占比在降低,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未随着服务量占比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医共体改革建设中获益较少,与“强县域”相比,“强基层”任重道远。

政府须承担办医责任,转变理念,建设管理并监督医院;须建设县、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的健康管护组织;须彻底斩断药品耗材灰色利益链条,把医保基金从仅用于治病上升到健康;须实行工资总额核定下的全员岗位年薪制,建立健康效益考核评价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患者越多,医务人员收入越高”到“群众越健康,医务人员收入越高”的转变。

如何建立好县域中医医疗卫生共同体?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刘保延建议,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守正创新、传承精华;转变研究范式,构建新型的研究体系、管理机制、价值观、评价方法;通过数字化转型,借助信息化手段处理好医共体的复杂问题和个体化问题。

2023年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之一,便是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以省为单位部署开展,今年的目标是达到紧密型标准的县(市)比例不低于60%。

04

小结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是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是医疗卫生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的优化,需要管理者、参与者转变观念,也考验着政府的认识、责任和决心。构建‘县级强、乡村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协作协同、久久为功。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需要省级推动、市级统筹协调、县级实施、医共体及时反馈,注重从治疗转向健康管理,从单个机构转向县域共同发展,从卫生行业管理转向多部门治理。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