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去年5月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行动并同步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一年多来,改善医疗服务取得了阶段性。
6方面20条举措
改善医疗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年行动围绕就医全流程提出6个方面共20条具体举措。这些举措覆盖了从诊前到诊后的全流程,旨在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的概述:
评估显示,目前全国已有85%以上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各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设计,已有超过5500家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其中多学科诊疗服务方式推广到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累计有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预约到院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7.72分钟,全国已有3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注重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
现实中6方面
发挥作用,得到显著提升0
目前,全国已有86.91%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为54.47%,比2022年提升3.28%。
各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设计。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预约到院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7.72分钟,2022年这个平均等待时间是18.09分钟。
2023年开展日间手术的三级公立医院增至1960家,全国日间手术平均占比为10.80%。已有324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一站式”入出院服务中心。
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平均随访比例为79.74%,较2022年提高2.41%;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病区平均占比为82.02%,较2022年提高5.25%。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已有188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全国目前共有4405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注重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
目前,已有1962家三级公立医院设置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全国急诊留观患者平均滞留时间为16.85小时,较2022年缩短1.81小时。
综合整理自|央视网、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