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继续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有关情况,此次聚焦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学习推广情况。
这是国家卫健委2024年召开的第四场“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发布会。在今年5月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学习借鉴三明经验的实施方案。
各地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医改推进和落实机制,是三明医改的重要经验。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马宇骏表示,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方便舒心地看病,是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医疗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所在。作为市政府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马宇骏介绍了石家庄市政府为此做的三项重点工作。“总结起来就是‘三抓’:抓投入、抓服务、抓统筹。”
石家庄市近三年累计投入370多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新改建扩建医院数量达到31所。预计到明年底,也就是“十四五”末,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量从5年前2.26人提高到4.46人,千人口护士数量从4.17人增加到5.2人,群众就医的需求将得到更好地满足。
群众去看病去就医,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个是看病能更省钱少花钱,另外一个就是在就医的过程中更暖心更放心。
围绕这两个目的,近年来石家庄市通过实施集中带量采购等措施,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达到了50%以上,耗材的价格下降了70%以上。最近三年先后调整了2720项医疗服务价格,CT检查、血液透析等降幅在20%以上。
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推行一站式分时段诊疗服务和网上自助结算,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让群众看病多一些便利,多一些温暖。
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石家庄市在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基础上统筹卫健、编制、人社、市场监管等各方面力量推动医改不断深化。
实行了公立医院书记院长年薪制,年薪由同级财政负担。医务人员全面实行工分制绩效改革,全市医务人员薪酬总量核增5%以上,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为提升医疗救助能力,石家庄市从市本级事业单位编制中安排了自收自支编制1200名,用于补充县级公立医院、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需求。
2023年,通过全国竞争性评审,石家庄市入选了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城市。
石家庄市人口过千万,面临着人均资源少、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难题。
落实分级诊疗体系关键。
马宇骏表示,一是向上谋发展,与北京和省内的高水平医院加强深度合作,共建重点专科,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病症的诊治水平。石家庄市财政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此,有500多位知名专家常驻石家庄,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北京名医的目标。二是市级强带动,在市区内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市区外围布局了8个市级区域诊疗中心,在县域布局了10个医疗次中心,通过串点成面,基本实现了一般病不出市。三是基层抓提升,实施了一批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和能力提升项目,积极推动县乡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实现多发病、常见病不出县。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是市级医院龙头。医院党委书记曹琴英介绍,在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医院重点做了三项举措:
围绕区域内常见病,重点打造了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疾病诊疗中心和学科群,选派了200余名技术骨干到北京学习,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136项。以往很多需要去北京天津看病的疑难复杂病例,现在在本地就能看好病。比如心律失常科成立近两年来就接诊了5000余例患者。
一名患有罕见的脑血管瘤病,同时有脑出血病史的孕妇因“先兆早产”入院。她住院以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组织多学科会诊,产科、神内、神外、麻醉、影像以及新生儿科专家对其进行了联合诊疗,制定了综合的诊疗方案。最终孕妇顺利生产,保障了母婴安全。
从2023年至今,石家庄市这类疑难复杂疾病的多学科诊疗已开展了614例。同时,医院也高度关注患者的就医体验。对于不熟悉医学常识的患者到医院看病往往不知道找哪个科,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为此开设了眩晕、头痛等专病门诊,使患者选得准、找得到、看得好。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是首批京津冀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单位,利用全市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与42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了互认共享关系,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今年七月,石家庄市获评2023年度医改工作先进市,其在深化医改工作以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显著。藁城区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佼佼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政府区长蔡云龙介绍,先是画好全区一张规划图。藁城区南北狭长,人口众多,政府经过研究,确定由区人民医院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组建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才统一使用,药品统一采购,医疗设备统一调配,并整合区疾控局、区妇幼保健院等公共卫生机构,形成全区一盘棋发展格局,整体提升全区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能。
其次是联通全区一张信息网。政府投资1100万元建设医共体信息平台,打破区乡两级和两个医共体之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特别是在远程诊断方面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实现乡级检查、区级诊断、结果互认,不仅节省往返时间,而且费用还可以节省一多半,可以说老百姓花更少的钱、跑更少的路,享受了良好服务。
三是推动医防融合一体化,突出健康为中心。政府出资300多万元对辖区35-64岁的居民免费开展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筛查,由区、乡、村三级208个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亲情巡诊服务,定期随访,规范诊治,指导健康生活。今年以来筛查3.1万人,巡诊162次,深受群众好评。
2023年以来,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门诊次均费用同比降低2.64%,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同比降低16.26%。可以说,医共体建设既方便了基层群众就医,又减轻了群众负担。
正定县是石家庄下辖县,位于石家庄市中部,距离石家庄市区非常近。从正定县政府到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方北路院区仅有15公里左右。居民选择大医院就诊非常便利,如何留住患者,保障“一般病在县内解决”?中共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委书记王俊红介绍了正定县的做法:
一是将专家名医请进来。由县政府牵头与上级高水平医院建立联系,每年拿出40万元,引进专家团队,在县医院建立“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12个团队,帮助县医院提升12个专科能力,诊治病种增加16种,手术病种增加了15种。之前需要到省市治疗的脑血管瘤、肺癌等疾病,现在在县里都能够得到规范化的治疗。
二是鼓励医务人员走出去。今年,正定县选派了32名优秀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了腰椎间盘突出、慢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让患者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同时还正视问题,积极补短板。今年组织卫健、医保对外转率较高的病种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性派出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县级医院的技术水平。仅今年上半年,医院门诊量同比增加了5%,外转率下降了10%。
三是注重中西医融合发展。县医院选派内科、妇科、口腔科、影像、检验等专业人员与中医院开展合作,中医院在县医院联合开展穴位注射、拔罐治疗、火针治疗等13种适宜技术,实现中西医互补,保障一般病不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