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日前消息,河南确定20个县(市、区)为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在管理体制、服务能力、队伍建设、服务模式、运行保障上进一步创新突破,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卫生健康发展样板。
这20个试验区包括郑州新郑市、郑州巩义市、开封兰考县、开封杞县、洛阳新安县、平顶山宝丰县、安阳林州市、鹤壁浚县、新乡获嘉县、焦作博爱县、濮阳台前县、许昌襄城县、漯河舞阳县、三门峡卢氏县、商丘睢县、南阳新野县、信阳商城县、周口郸城县、驻马店新蔡县、济源示范区。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明确,试验区要在5个方面进一步创新突破。
管理体制有突破,走在前。
试验区所在县(市、区)要成立县委卫生健康工委,形成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格局,着力“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全面推动基层卫生健康各项政策落地。
服务能力有突破,走在前。
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县域内资源统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共建共享共管机制,推动人员、服务、技术、管理下沉基层。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创新医防融合服务,全面开展慢性病患者合理膳食、科学运动、非药物干预服务和多病共管同防。筑牢村级卫生网底,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村卫生室运行管护机制,推进产权清晰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等统一管理。
服务模式有突破,走在前。
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家庭医生首诊责任,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将不低于40%的专家号源、预约设备检查等资源交由家庭医生管理支配,签约团队在问诊、接诊、分诊、转诊、跟踪随访、康复指导等各环节贯彻全流程连续性服务理念。健全健康“守门人”制度,县域内形成融合公共卫生、电子病历等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
运行保障有突破,走在前。
试验区要在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建立多元薪酬制度、医保支持进一步创新突破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遴选50种以上慢性病、常见病实行县域内首诊,由基层全科医生或医共体内县级医院实施分诊与转诊,实现县域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医保支持有突破,走在前。
试验区推动落实统筹地区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DRG/DIP(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基层病组(种)同病同标准支付规定;按居民医保当年个人缴费标准的7.5%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对换药、注射、输液、采血等均质化程度高的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力争实现县域同城同价;支持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日间病房服务。
试验区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周期为5年,旨在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卫生健康发展样板,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