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

回看2023年:推动医改变革的十大重点内容

发布时间:2023-12-28 来源: 王晓 顾莹 医学界智库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2023是新冠防控政策优化后的第一年,医疗行业各版块在1月下旬进入常态化阶段,但疫情带来的影响还在各领域蔓延……2023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如何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仍然是医改工作的核心命题。


根据易联系统数据统计,本年度,国家层面共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200余条。从类别上看,医保政策占据总量近一半,集采和新版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常态化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呈现高压态势;医疗方面,分级诊疗、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药方面均有重要政策发布;医药方面,药品检查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而从热点端看,“反腐”成为2023年最持久、影响最深远的医疗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的纠风工作和国家医保局牵头的基金监管从开年持续到年关。具体来看,2023年的反腐工作涉及的合作部门更多,力度更大,受到行业内外极高的关注。

除此之外,受疫情影响,疾病防控备受重视,多个省级疾控局在今年挂牌亮相。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年末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改革完善疾控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即将远去的2023,究竟有哪些医疗政策值得我们重点关注,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行业趋势?“医学界智库”编辑部综合了影响面、关注度、持久性等多个因素,以政策为纽带,盘点了2023年医疗行业的十大重点内容。

01丨医疗反腐重拳出击,医保基金为重点监管项

“落马”“倒查”“窝案”,伴随着这些关键词,医疗反腐和对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彻查贯穿2023全年。

5月10日,由国家卫健委牵头,14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与以往相比,2023年“纠风运动”工作要点的发布部门达到14个,创历史新高。重点整治领域包括医药行业以各种名义或形式实施“带金销售”、行政管理领域不正之风的问题。

国家医保局牵头的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得到重点关注。2023年5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实常态化监管,包括推行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智能监控、社会监督五个维度的常态化。

本年度的飞检工作以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三个领域为重点,国家医保局还联合其他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而智能监控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5月15日,国家医保局组织编制了《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框架体系(1.0版)》,作为医保智能审核和监控的工作核心,“两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智能监管子系统的应用成效,有专家据此表示,全国医保智能监管工作或迎来新局面。

从医保基金的监管对象看,《关于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显示,医保基金的监管对象由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采用“扣分累计制”管理,扣分项包括超过规定大量使用高价非集采产品等。单一年度记分满9分,医生会被暂停医保支付资格。由于和医生自身利益切身相关,该项政策也引发了医务人员的广泛讨论。目前,“扣分累计制”已得到了河北等省级层面的响应。

多部门联手、一系列反腐政策组合拳的高压,一定程度加强了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各方的合规意识,重塑了行业秩序。

02丨医保目录调整持续推进,集采与支付方式改革联动

国谈和集采,是两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2023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平均降价61.7%,降幅与2022年基本相当。

集采方面,2023年开展了第九批次的国家组织药品和第三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国家医保局2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表示,要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从“填空”和“补缺”扩大覆盖范围,积极探索“空白”品种。此外,采购作为腐败链条的高风险一环,也得到了重点关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更是指出,要优化完善采购规则,规范投标企业行为,防范潜在不公平竞争风险,营造风清气正采购环境。

而与此同时,经历集采阵痛的医药企业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与医保在博弈中实现共赢?多元的医保支付机制仍是解题关键。

2023年7月28日,上海市医保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9大类、28条重点支持措施,提出加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协同,建立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推动将更多优质的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作为“腾笼换鸟”的重要手段,国谈与集采都逐渐走过“唯低价”阶段。相比之下,二者在医疗机构的落地情况更受业内关注,而医疗机构也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平衡药品和耗材的临床价值与性价比。2023年5月,北京推出DRG+集采的联动采购模式。有观点认为,北京的这一路径更加贴近临床所需,可能会给医保控费的持续推进带来更多借鉴意义。

03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整体提速,但步伐仍谨慎

基于此前发布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2023年各地陆续出台规范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相关政策,经过调整后,全国各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调整已“箭在弦上”。

据国家医保局2023年12月19日消息,目前全国各省份2023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评估工作均已完成,评估符合启动条件的地方将在年底前完成本年度价格动态调整,选择适当窗口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2月1日,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省级层面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4300余项。

作为薪酬改革的中间变量,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备受医生群体的关注,也引发过多次讨论。“健闻咨询”曾在分析中表示,医疗服务价格亟须调整是当下的行业共识,但相比于集采、国谈,甚至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其步伐明显滞后。这或许是因为相比那几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更加复杂,改革起来更要谨慎。“医疗价格调整虽然有升有降,但以提价为主,稍有不慎,医保资金只会更加紧张。”

04丨医改重大方向:医务人员薪酬不再与业务收入挂钩

谈及医务人员最关注的医改议题,薪酬体制改革当属其一。7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薪酬改革”是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之一,连同政策解读文件,相关表述共出现16次。

文件提到,相关部门要指导地方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结合实际向群众急需且人才短缺的专业倾斜。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

此外,文件还明确表示,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探索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

地方层面看,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薪酬体制改革。比如河北、安徽两省相继出台文件,提出要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涉及公立医院院长和众多医疗机构人员。

例如,河北在文件中提到,到2023年底,全部省直公立医院、50%的市级公立医院、50%的县(市、区)至少1家县级公立医院落实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制,年薪由同级财政负担。安徽则提出要健全医院内部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05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开启试点

2017年,我国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工作,截至2023年9月,已确定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接下来,国家将持续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在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为了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在2月联合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并于6月8日公布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以城市综合性医院为核心,整合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形成紧密型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随着试点建设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或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县域医共体方面,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其试点地区建设工作的进展和成效,4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进展监测工作的通知》,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占比、慢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率成为重点监测指标。

国家层面的政策外,地方政府在分级诊疗方面也有新行动。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除了江西外,多个省份也在今年提出号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

06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2022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的“国考”成绩单虽暂未发布,但2023版的绩效考核手册已经印发。需要关注的是,集采药品的执行情况正在与医院国考进一步“绑定”,新版手册着重强调集采中标药物和基药采购品种的“使用比例”。

而在12月底,事关公立医院运行效率与经济风险管控的三项政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指导手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接连发布,皆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并对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及无序扩张等经济风险较高的行为明文“叫停”。

有专家分析,诸多政策表明,医院已经到了规范“过紧日子”的时代,医院运营要向精益管理要效率,公益性回归是大势所趋。

在顶层规划中,“高质量”不仅是公立医院的发展指向,国企办医也被纳入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等13个部门在今年2月联合印发《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将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提出多项政策确保国企办医与政府办医享有同等待遇。

07丨以病人为中心:患者体验迎来“国家级”评价指标

长期以来,虽然各项评审中有对患者满意度的相关评定,但针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国家级”评价指标和操作规范却一直缺失。

今年5月,《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其中提到,要“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重磅发布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操作手册(2023版)(以下简称《操作手册》),涵盖了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和全程6大维度的27项指标,每一项指标后还详细注明了政策依据、定义、目标和考核细则等内容。

27项指标主要透露了五大亮点:关注医疗效率,精简就医流程;关注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注重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关注疾病分级管理,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就诊;关注医疗服务的支撑性工作,注重服务内涵;关注医疗服务的人文性,满足多元化需求。

08丨一老一小,维护全人群生命健康

老年人一直是医疗行业关心的重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关心爱护老年人健康。3月6日,卫健部门发布《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要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等专项行动,推动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管理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今年国家还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

而就老年医院的建设,11月1日,国新办就“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健康”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要“推动国家区域老年医学中心和老年医院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要达到60%以上”。

儿童健康的保障则主要体现在合理用药层面。今年,国家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满足儿科临床用药需求。


09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

疫情影响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至空前的高度,各地多个省级疾控局在今年挂牌亮相。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工作规范化建设,保证标准质量,促进标准实施,1月19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管理办法》。

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体谋划疾控事业发展、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能力,更好发挥疾控事业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治等能力建设,健全分级分层分流救治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

12月26日,文件正式印发。目标是到2030年,完善多部门、跨地区、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健全集中统一高效的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形成体制健全、机制顺畅、权责清晰、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协同联动、保障有力的工作局面。


10丨两会热点:创新药相关制度待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受关注

加快医药科技前沿领域开发和应用,推动更多新药好药加快上市,对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两会期间,委员们就允许自主定价、延长专利保护提出相关提案。

在定价方面,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则提议,允许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比如5年内)自主定价,并在医保谈判与支付上突出临床价值导向,制定合理报销价格,提高报销标准。

专利保护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指出,目前我国对于创新药的保护仍然存在不足,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一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后,其市场保护期基本就3年,这也是导致企业对于创新药研发投入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他建议,应适当延长创新药的市场保护期,比如5年等,这将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研发。

与去年相比,罕见病相关提案成为今年新增的热点关注领域。提案的内容包括罕见病顶层制度设计、罕见病药物研发激励机制、罕见病用药保障等几个主要领域。

回首即将过去的2023年,医保、医疗与医药三端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顶层政策也受到了地方层面的积极响应,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同样备受期待。2024年,也是DRG/DIP付费方式改革的关键年份,据行业预测,明年或将迎来新一轮基药调整,让我们拭目以待。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