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医院

智慧医疗分级评级标准(2025版)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智医信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征求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25版)意见的函》,面向各省、自治区等卫健委征求意见。


依据征求意见函资料所示,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25版)是在2018 年出台《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 基础上修订,围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安全要求三个方向,在名称定义、评价级别、角色与功能、指标架构、评价维度等方面有显著变化和改进,将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区域联通共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等发挥支撑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359.png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447.png

为什么重新修订标准?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新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信息化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医疗信息化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原有“电子病历系统”定义,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亟需重新设计标准。

“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替代原先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不仅反映了评价范围的广泛拓展,更凸显了现代医疗领域的智慧化发展趋势,涵盖范围已远远超越了单一的电子病历系统,旨在更全面、更深入地评估智慧医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能与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451.png

评价体系调整后,级别、角色功能有什么变化?

(一)评价对象

2018年版本评价对象为“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25年版本评价对象为“应用电子病历系统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454.png

(二)评价级别

新版本取消了0级,将评价级别调整为1-8级,各等级整体信息化要求提升。

1级:手工方式或单机处理医疗信息
  • 功能要求:使用手工方式或使用单机版信息系统处理医疗业务,所使用的软件系统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软件,可以是单机版独立运行的系统。

  • 数据要求:无要求。

2级:部门内部信息交换
  • 功能要求:以业务部门为对象,建立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完成部门内主要业务的信息化,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 数据要求:具备部门内部业务的基础报表,可支持国家管理部门的数据上报可完整记录上报内容。

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
  • 功能要求:业务部门间实现初步的业务集成,可通过系统传输数据,并且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动获取部门外业务信息。

  • 数据要求:跨部门业务具备统一的字典,国家管理部门所需的医疗相关指标全部可汇总生成

4级:全院信息共享,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 功能要求:(1)实现患者就医流程信息(包括用药、检查、检验、护理、治疗、手术等处理)在全院范围内的共享。(2)通过数据接口方式实现所有系统(如HIS、LIS等系统)的数据交换。(3)具备单一业务的临床决策支持,如合理用药监测等。(4)实现区域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 数据要求:(1)全面梳理医疗机构医疗字典库,形成全院统一字典体系。(2)国家管理部门所需的医疗相关指标全部可自动辅助生成。

5级:集中数据管理,中级医疗决策支持,区域信息可查看
  • 功能要求:(1)能够按统一的医疗数据管理机制进行全院各系统数据的集成,并提供跨部门集成展示工具。(2)支持病历、报告等的结构化、智能化辅助书写,界面友好,便于操作。(3)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患者授权诊疗信息的获取,支持医师诊疗过程中的调阅、查看。(4)实现跨区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 数据要求:(1)按照医疗机构自身业务功能要求,梳理必要的数据指标,形成数据完整性核查体系。(2)国家管理部门所需的医疗相关指标可全部进行展示

6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区域信息引用,专科病历支持
  • 功能要求:(1)实现全流程数据跟踪与闭环管理,根据医疗业务要求明确监控环节,能够展现全流程状态。(2)形成全院级多维度医疗知识规则管理体系,能够提供多系统数据联动的高级别医疗决策支持。(3)医疗书写过程中,可引用医疗机构外部数据,支持专科病历模板管理。

  • 数据要求:(1)重要时间节点全部记录并符合业务时序要求,形成过程数据监管体系。(2)数据同步满足业务要求,可实时生成医疗机构业务需要的全部指标

7级:医疗安全质量管控,构建专科诊疗体系,区域医疗信息利用
  • 功能要求:(1)基于业务系统数据,建立安全质量指标、医疗运行效率指标的及时预警、通知、通报体系,能够提供智能化感知与分析工具。(2)患者院内外全部诊疗信息能够实现双向交换,并能利用联动信息进行诊疗活动。(3)构建可覆盖专科诊疗全周期的完整病历管理体系。

  • 数据要求:(1)构建跨机构医疗业务交换所需的数据体系。(2)形成院内外一体的数据完整性核查体系。

8级:健康信息整合,融合应用,医疗安全质量持续改进

  • 功能要求:(1)全面整合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信息,实现大健康信息融合。(2)掌握区域内与本部门相关的医疗质量信息,对比应用区域医疗质量指标,持续监测与改进。

  • 数据要求:(1)形成统一的大健康知识管理体系。(2)按照健康协同业务要求,构建协同数据指标集。

(三)工作角色

新版本工作角色总数为12个,其中新增角色2个,名称调整2个。

新增工作角色:医疗质量管理和电子病历安全,医疗质量管理包含医疗质控、医疗准入与职权管理、不良事件、感控管理业务项目;电子病历安全包含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体系、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体系业务项目。

名称调整:护理管理替代原病房护士;门急诊医师替代原门诊医师。

(四)业务项目

新版本业务项目总数为38项,其中新增项目7项,删除1项,合并减少7项。

新增的项目更好地反映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和最新进展。同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合并或删除,简化了评价流程,提高了评价效率。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456.jpg
38个评价项目包括病房医嘱处理、病房检验检查申请、病房报告浏览、病房病历记录、患者管理与评估、医嘱执行、护理记录、护理质控、处方书写、门急诊检验检查申请、门急诊报告查阅、门急诊病历记录、医疗质控、医疗准入与职权管理、不良事件、感控管理、预约管理、检查记录、检查报告、检查图像、标本处理、检验结果记录、报告生成、一般治疗记录、手术治疗记录、麻醉记录、监护数据、血液管理、药事管理、病历质量控制、电子病历文档应用、病历数据存储、电子认证与签名、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体系、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体系、医疗质量指标、知识获取及管理。

(五)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数量从2018版779项调整至752项,其中新增282项,调整253项,保留220项,删除308项(其中:合并198项)。

调整以后指标合计是减少的,新增的主要是集中在5、6级,尤其是6级可能会更多一些。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00.png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02.png

新版本增加了哪些新要求?

(一)闭环管理

对22个闭环场景进行了明确要求,具体包括医嘱闭环、检查记录闭环、检验过程闭环、药品使用闭环、会诊闭环、不良事件闭环、治疗过程闭环等,其中医嘱执行闭环为5级,其余均为6级。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05.png

(二)区域协同

从5级开始要求区域数据的使用,涉及55项,占比7%。5级开始强调区域数据的查询,6级和7级强调区域数据的利用,8级强调区域数据的健康和自采管理。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09.png

(三)中医中药

新版本新增32项中医中药方面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分类、汤药机读标签、煎药相关要求;知识库:行十八反、十九畏、中医禁忌症等的检查;中医治疗:中医临床路径、针灸、穴位等要求;中医病历:中医疾病诊断、中医证候诊断、四诊信息等结构化内容;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护理记录:调护执行记录。

(四)专科

从6级开始,增加对于专科支持要求,6级要求实现一个专科,7级要求实现3个以上的专科。共35项,占比4.6%。

比如不少于3个专科(重点优先)纳入独立专科诊疗体系,可覆盖专科全诊疗周期的完整医嘱管理体系,有针对专科疾病符合专科指南要求的独立处理过程及专科知识库,支持基于专病指南或专家共识的专科诊疗内容医嘱推荐; 可依据专科、诊断等,自动推荐智能评估模板,有针对评估内容的智能检查与提示,高风险护理评估结果能主动通知医生,如有中医病房, 可依据的内容还应包括:四诊及病因病位等辨证内容;建立针对不同专科、病种的诊疗模型,结合全周期数据,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等。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12.png

(五)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要求17项,基本为7、8级以上的高级别要求。包括如:用药方案推荐、检查方案推荐、智能内涵质控、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模型、病历书写、评估模版推荐等。如可利用智能工具辅助完成影像标注(包括:边界提取、病灶识别等), 直接完成图像自动测量及计算(包括:比例,容积等);知识图谱内容可引入与管理,构建可持续更新的知识库及人工智能模型等。其中“智慧语音对话”将调整到新版《智慧服务》标准中。

(六)国产替代

考虑信创趋势,增加了OFD、信创等要求,合计7项,占比0.9%。从4、5、6级当中就OFD的要求,如:病历归档符合OFD 格式,并可按照病历归集习惯进行集中展示;支持 OFD 管理的文档调阅、浏览;支持OFD 格式数据交换,浏览操作痕迹记录;信息系统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加密存储,使用的商用密码算法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等。

(七)易用性

对实现方式增加35项易用性要求,主要为3个方面,一是直接同屏显示,二是颜色标记,三是实时给出提示

对同屏显示的要求。比如医师工作站中可在下达医嘱、书写病历时,同屏直接查阅历史检验结果、检查报告、检查图像;可在下达医嘱、书写病历时,同屏直接查询患者本机构和区域内外部医疗机构的主要医疗记录(包括:住院病案首页、门急诊病历、诊断 证明书、住院医嘱、门诊处方、检验结果、检查报告;其他医疗机构记录实现不少于 3类);护理评估时能够自动推荐与患者病情相适应的护理评估模板,并可同屏直接查询和利用既往护理评估记录、病历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等数据;医师工作站中可在开写处方、书写病历时,同屏直接查阅历史检验结果、检查报告、检查图像。

对颜色标识显示的要求。比如:系统对于患者责任医师、责任护士有明确的记录及显示,对于高危患者有明显颜色标记;可查询院外的检验结果,院外数据有明显颜色标记;能够自动判断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危急生理参数并及时预警,可在麻醉记录单和相关图表中有明显颜色或符号标识;血液保障科室能够查询和统计住院患者血型分布情况,罕见血型有明显颜色或符号标记等
对提醒提示的要求。比如:查阅报告时,对于多正常参考值的项目能够根据检验、检查结果和诊断、年龄、性别等自动给出结果判断与提示;书写病历的时限可设置并实时给出提示;根据护理记录(包括:患者体征、用药情况等)有自动的护理措施提示等。
(八)医疗质量

进一步强调了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准入与职权管理进一步明确,包括药品、手术、治疗、检查、操作、输血等,比如管理部门使用系统管理岗位职责和业务权限,包括审核、授权、停止等, 能共享处方权、特殊检查、手术与操作等授权电子记录;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权限,可在系统中完成申请、审核、授权、暂停、终止等,全部操作有完整记录;有针对检查、用药、手术、操作、治疗等的独立授权管理;有医师手术/操作分级授权闭环管理,各环节状态可追溯等。

(八)内容等级调整

对评价内容的等级进行调整。考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部分高级别功能下移。如临床路径原来是6、7级要求,现在在四级即要求实现;原五级指标中检查报告异常值标记要求,现在四级就要实现;原八级要求区域内患者医疗数据共享,现在在四级即要求实现;原6级选择项的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与测评、医院重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不低于第三级,现在四级就要求全部系统完成等级保护备案,三级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保测评。

(九)医疗指标

如对公立医院绩效、三级医院评审新要求。如三公、二公绩效考核指标可在系统中填报;三公、二公绩效考核指标中,基于病案首页数据的指标可自动辅助生成;能够综合各部门获取的数据生成较全面的医疗情况日报,包括三级医院评审、二级医院评审全部临床指标等。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16.png

评价方法变化

新版本评分方法优化,采用赋分制方法(5分关键功能、3分推荐功能、1分可选功能),通过累计评分(按照角色分别评价对应级别是否通过,累计各个角色分值,得分大于总分80%即为通过,既抓重点,又给自由),综合评价医疗机构临床诊疗系统功能情况与应用水平。主要评价以下四个方面:系统功能、有效应用范围、技术基础及安全保障环境与数据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19.png

数据质量评价维度变化,考察重点是什么?

新版本将数据质量评价维度从原来的4个调整为5个,包括唯一性、完整性、合规性、同一性、时效性。

数据质量要求: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22.png

数据质量考察重点:

微信图片_20250527091524.jpg

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25版)通过标准化评价体系,提供了明确的建设指南,引导医疗机构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兼顾效率、安全等,推动医疗行业向智能化、安全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根据新版本的要求,医疗机构可从信息化建设、数据治理、流程优化和技术融合,逐步提升智慧医疗水平,实现从基础信息化到全面智能化的转型,提升医疗质量、患者体验和管理效率,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源:健康界、医信头次条、众康云等综合整理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