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后勤

中医馆去内卷化,这些准备您做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2-09-29 来源: 医馆界 李琼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以前在文章中讨论过,名医化内卷对医馆的伤害,这个行业的伤害。当然,并不是盲目地“去名医化”,而是给一些新开医馆的建议,是反对内卷;是反对忽视其他,一切以名医为核心的经营方式。况且,现在的部分名医并不等于明医。


如果是一位资金和资源都相对不那么充足的投资人,请不到名医怎么办呢?另外,现在也已经有很多医馆意识到专家是把双刃剑,都在讨论“去专家化”,但专家,真的那么好“去”的吗?


在防止名医化内卷之前,如果不做好准备,是一定会走入“不请名医没人进门,请了名医又养不起”的两难境地。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医疗机构的本质,还是解决问题为主,也就是说,技术是绝对的核心。


如果一家医馆没有技术过硬的医生,无法为顾客解决问题,医馆肯定是不能长久的。但中医医生一般来说是不具备注重技术的同时也能兼顾运营,而且能把运营官做好的。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专业人士的思维只有纵深发展,才有可能在相应的领域取得成绩。但运营是一件需要思维广度的事,现在从事专业领域的人一般不具备这样的广度,尤其是商人思维,企业化运作的思维等。


所以,专业人士要投资医馆,强烈建议组建运营团队。在打算开一家“去专家化”的医馆之前,问一问自己,问一问您的运营团队,以下几个准备是否做好了呢?




1、医馆的流量从哪里来?您做好准备了吗?



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名医还是可以为医馆带来流量的,在没有名医加持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证流量的导入能满足医馆的经营呢?


当然,我们有非常多“引流”的方法,比如:在医馆开业之前,针对周边单位、意向异业合作单位进行一场大型的“宣讲会”,提前进行推广和宣传;进行多渠道、多环节的合作,与意向合作单位达成诊疗、健康日常生活化产品的集中采购、健康观念的长期公益宣讲,综合能力较强的医馆可以对意向合作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等等。如果是在非一线城市的医馆,那么义诊、公益宣讲是否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做穿、做透?这些都是我们前期可以推进的工作,是必须的前期准备。


还有一点,其实在医馆没有成型的时候必须提前做的:不断地进行公益讲座以及爱好者的培训,而且要做得足够深。这是我五年前的想法,到今天,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流量必须提前准备,否则重资产投入的医馆一旦开业,没有流程导入,就会给运营带来巨大压力。讲座和培训是一种观点输出,是一种文化输出,是让顾客提前感知医馆的专业度、服务、文化的一种方式。在此基础上,无论是进行社群营销还是开业后变成到店的流程,都是可落地的。




2、要“去名医化”,那“明医”谈好了吗?



上面说到,医馆内可以没有名医,但不可以没有明医。技术是医馆立足的根本,疗效是医馆持续良性运转的可能。因此,找到有确切疗效的明医,是需要在医馆开业前就要实施的事情。


明医,除了治疗效果之外,还有一些能力也是要具备的。如:沟通能力。医生的沟通对病人来时非常重要,同时也是说服病人按照医生的疗程进行治疗的一个过程。在公立医院,由于患者众多,医生没有时间沟通,因此,沟通这一点,在顾客对医馆的需求中就尤其明显。明医需要能与顾客沟通大致的、简单易懂的中医基本理论,造成问题的原因等。除了诊疗中的沟通,对明医的要求更高的是,具备较全面的健康知识。在医馆的服务中,顾客会经常问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健康问题,明医需要耐心地一一解答,并类似“私人医生”,对顾客进行一些健康问题的 咨询。这是对医馆内医生的基本要求。


医馆与这样的医生一定要形成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否则在诸如打造了医生的个人IP等一系列动作之后,医生可能离医馆而去。




3、医馆在一定范围内是否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呢?



医馆的品牌宣传,也是要提前提上日程的。品牌宣传的方式,早就已经从线下走入了线上。平台和方式也有很多,不管是内容输出,还是小视频、小剧场、直播等等方式,都是需要持续进行的。这部分宣传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的,投资人须得做好长期持续进行的打算。


在线上宣传中的一个最错误的做法就是把线下的技术服务直接照搬到线上。如:上线一些诊疗的套餐、中医传统疗法的服务项目等。当然,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照搬。只有在医馆的定位、特色、技术优势都很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在线上进行一些服务的销售。个人建议线上部分还是以品牌宣传和推广为主。


还有一部分可以进行较低收费的中医爱好者的培训也可以放在线上进行。其实也是另一种方式的企业品牌的推广宣传,虽然精准客户的获客成本较高,但前期可以先不要求特别精准,进行无差别化的内容输出。




4、医馆部分技术的标准化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中医的诊疗技术,是一对一的。真正说标准化,技术上是无法标准化的。但我们都可以尝试部分标准化。比如:医馆内医养结合的“养”这个部分,当然,主要指的不是养老,而是养生,产品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的一种体现,尤其是中医传统疗法,是完全可以做到70%左右标准化的。另外30%根据顾客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某些穴位、经络或其他方式的调理,同样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同时,标准化一定是可复制化的前提,是所有连锁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是稍稍不那么太过于依赖于人必须走的一步。在很早之前也在文章中论述过,调治定位、小而美、外治为主的连锁医馆路会更宽。在中医馆从单纯的治疗为核心,转型为日常健康、全方位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时候,标准化也是必经之路。




5、是否准备了足够的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



中医馆在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个人非常重视且一定会亲自主抓的一块工作,就是培训。培训是思维意识的建立。在医馆开业前,为员工建立有利于医馆的思维意识特别重要。

      

最需要建立的思维意识就是服务意识。我们都知道,学医的人,还是傲气的。当然我们是有资本傲气的,因为成绩要好,能吃苦、要有悟性才能学医,尤其是中医。毕业前,想象的是在医院里为患者诊治。但在现今公立医院难进的现实磋磨下,医学生们选择了在医馆打磨自己的诊疗技术。其实我们的思维还是没有转变过来的。我自己就有一个比较长的转变过程。从别人找我看病,变成了我为别人服务,这是需要思想蜕变的。这时候的培训、引导就特别重要。


除了服务意识之外,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标准,在实践中修改标准。最终形成可落地的技术、服务标准。再不断地在馆内进行反复培训。




6、没有专家,如何让顾客产生信任感?



顾客进入到任何一个经营型场所,他的第一感觉是不信任的。尤其是在现代商业氛围浓厚的市场环境下,顾客也明白你的每个动作都是带有目的的。如何消除顾客的这种不信任感呢?这是自己的个人经验,跟大家分享:靠文化


中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医馆的灵魂。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都是中国人,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是免去了很多教育成本的。如果能把医馆内的文化氛围打造好,就能打消顾客一部分的不信任感和顾虑。当然,要完全打消,是需要一段时间和一系列专业动作的。具体每个医馆的定位、特色、周边人群、当地消费习惯都不一样,须得因地制宜,我们可以私下讨论。




7、服务体系是否已经有了基本框架?



我们前面讲到,医馆开业前需要进行服务意识思维的导入,那么医馆中的服务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这一点其实不用细说,大家可以跟养生馆、美容院学习其服务板块。如:顾客进门,我们跟他说什么?什么时候为他递上一杯水合适?为顾客准备什么样的水更显专业和服务?如何为顾客进行量身定制的一对一的服务?在为顾客进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又如何增强顾客的体验感?如何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员服务章程是否拟好?回访和跟踪服务制度是否确立?




8、产品是否成体系?是否已经着手制作?



产品是中医部分标准化的产物。是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感、更确切的效果,为医馆带来更多效益的必做之事。同时也是中医生活化的必备要素。个人甚至认为,诊疗都无法成为医馆的盈利点,真正的盈利点应当在产品上


如果中医馆可以采取内服+外治+产品的方式为顾客进行治疗,效果必然比单一的方法更好,对于医馆来说,也增加了营收。相信大家都达成了共识:要做产品。但产品怎么做?零散的、单一的、片面的产品对医馆没有任何帮助。产品和外治技术项目一样,要成体系。


举个例子:以某类疾病或者说问题为特色的医馆,不能只看到这个单一的问题,而是应该从技术角度看得更全面。以体重管理为特色的医馆,除了体重管理之外,还要看到引起肥胖的中医证型,从而研发系列产品,有的人是喝水都胖的,我们可以做祛湿消肿类的的产品;针对不爱运动的人,我们可以研发活化气血的产品;针对虚胖的人,我们可以研发调补气血的产品......或者把产品打包做成套餐。因为气血不足的人就容易气滞血瘀,也容易痰湿重。这也是需要因地因时制宜的,每个医馆都会不一样。


总之,是否“去名医化”,是投资人根据自身需要,根据自身资源配置的选择。但不管是否“去名医化”,以上的几个问题,都是在医馆筹备期间一定要思考清楚、准备充足的工作,切不可大意。老话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