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不知道,海口的中医药产业其实“很强”。
“我们一个枫蓼肠胃康颗粒,年销售额就超过2亿元,这在全国中医药企业中也是不多见的。”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跃说。
近年来,海口市高新区利用中医药产业发展聚集效应,搭建中医药科技发展平台,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南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海口的中医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如今,在自贸港建设的新机遇,给海口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及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带来了无限光明的前景。
聚集效应:“小区域”创造“大经济”
在海口,有一处地方叫“药谷”。
这里是海口国家高新区药谷工业园,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海药)就在这里建厂。
枫蓼肠胃康颗粒是海南海药的主打产品之一,这款以牛耳枫、辣蓼为原料的中成药,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为胃肠兼治的肠胃药中的优秀产品。
“这款产品是我们黎族先辈传承下来的,对于南方地区的肠胃病有着很好的疗效。”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平说,目前这款产品已列入国家医保乙类品种目录,销售覆盖全国31个省市3000家以上公立医院,占据同类品种最大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海南相似,这款产品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非常受欢迎。“这几年我们每年都出口数百万元的枫蓼肠胃康颗粒到东南亚,今年我们还计划打开印度市场。”王建平说。
在海口“药谷”,像海南海药这样的生物医药企业还有百余家。这片不足7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然成为海口工业经济的“顶梁柱”:近年来,海口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速11%,是工业中增长最快最稳定的行业;产出强度达到产值595万元/亩、税收100万元/亩,是工业用地中产出效益最高的行业。
如今,海口“药谷”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聚集效应初显,目前已有5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包括1家总部企业及4家集团分公司,其中总部企业葫芦娃药业位列第45名,4家集团分公司为第6名以岭药业、第13名太极集团、第28名九芝堂股份、第31名益佰制药,表现可圈可点。此外,康芝药业、碧凯药业、聚绅药业等药企也在逐步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和投入。
2022年,海口高新区成功签约引进国内中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岭药业和修正药业的投资落地,二者均在国内中医药领域进行了多年的深耕细作,成功引入将有助于促进带动园区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促进更多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
优势明显:南药资源“大有可为”
海南发展中医药产业,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资源”多。
“海南野生和栽培分布的药用植物物种达2402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员刘洋洋告诉记者,2012年至2019年,海南组织相关技术力量,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了海南省中药资源的“家底”。
丰厚的“家底”,成为海南中医药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作为海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黎族人民长期在海南生活,生产和积累了宝贵的医学经验,形成了“黎药”。王建平告诉记者,黎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族人民和省内药企在黎药的性味采集、加工和使用上具有全面而独特的认识。据统计,黎族的传统药物有800余种,常用草药有300多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海南省黎族药用植物资源389种,这为海南的中药研发和创新提供了丰富源泉。
在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鲁红看来,黎医黎药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甚至需要“抢救”。
鲁红表示,随着“老黎医”越来越少,靠世代口口相传的黎医药面临“失传”危机。因此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由中医学、植物学、中药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班,启动对黎医药的抢救、挖掘、保护工作,将黎医药参照中医药理论体系加以收集和总结,梳理治疗理论、药用部位、用药方法等。同时,按现代医学的方式收集相关病例资料,形成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便于成药的开发。
刘洋洋也建议,海南全力推进本土特色原料药材规范化生产,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规模大的中药大品种,形成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南药、黎药产业。充分挖掘槟榔、龙血竭、益智等药材的药用功效,开发医药健康高值化产品,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优势。
自贸机遇: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其实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海南,尤其是海口,如今已成为“政策高地”。
从2016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10余个支持和引导中药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支持海南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与旅游、康阳产业深度融合,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消费者,推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而此前发布的《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将海南打造为中医药走出去的“窗口”。
作为集中了大约90%中医药产业资源的海口,自然而然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排头兵”。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跃告诉记者,为了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海口高新区将利用好全国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政策,争取在卫生健康科研项目中设立中医药专项。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点中医药科研机构和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等平台建设。支持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海南建设研究院,搭建多学科融合的中医药科技发展平台,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吸引医疗、教育、研发和产业机构间人才交流与广泛合作,带动海南中医药科技进步和科技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一体化布局,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产学研创新模式。依托“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中医智慧装备研发生产体系,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向健康产业、健康服务顺利转化。实施名老中医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搭建海南省全国名老中医经典验方院内制剂研发应用平台,在传承老中医临床特色经验的同时,促进新药创新发展成果转化。
加强南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资源和种植资源,开展南黎药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南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海南道地中药材溯源种植、繁育和使用,建设一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加强海南全国中药材种植资源库建设。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 “原产地原则”等政策优势,重点推进南黎药等资源开发。
当千年中医药遇到海南自贸港,必将在海口“药谷”绽放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