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

坚持“四统”模式 破解“四大”难题 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4-10-23 来源:《安康发展》2024年第4期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坚持“四统”模式破解“四大”难题 

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

中共宁陕县委书记 周锦政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为深化医卫体制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和重要遵循。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辖11镇、63个村(社区),总人口5.99万人,共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5个、镇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所)54个、个体诊所8个,现有床位463张、专业技术人员674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7.5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3.5人。作为典型山区县,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基层医疗服务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偏远群众“看病难”,除县城和集镇外,48.5%的群众分散在村组,户均就医距离5公里,就近享受优质资源的便捷性不能满足;二是专技人员“引进难”,人才招聘缺乏优势,人员配置得不到满足,医、护、技配比长期失衡,尤其是村级卫生待遇保障低,缺乏岗位吸引力,乡村医生队伍老化流失严重;三是首诊能力“提升难”,县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设施设备条件薄弱,急诊急救能力不足,群众对县域医疗水平缺乏信任,2023年外转就医高达31.6%;四是慢病管理“干预难”,群众防病意识不强,高血压等慢病普发高发,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健康教育,上门服务不见人、工作运行成本高、签约管理效率低。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在宁陕县率先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度试点的决策部署,在市委深改办和市卫健委精准指导下,我们以组织架构统建、资金打包统合、服务能力统提、内部运行统管的“四统”模式为抓手,以推动群众首诊分诊同质化为核心,以解决基层群众首诊困难和过度医疗为重点,以建立普惠均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县域整合性医疗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改革模式。


01


推动组织架构统建,构建一体化责任治理体系


一是县级一体融合整合。按照“同类业务共同发展、特色业务差异发展”的办医思路,推进“一院两区三中心”融合发展,将县医院作为“县医共体总院”;将县医院康复科与县中医医院针灸理疗科整合,成立“医共体中医院区”和“医共体针灸康复中心”;将县医院体检科、妇儿科与县妇幼保健院妇保、儿保等妇幼保健及健康服务业务整合,成立“医共体妇幼院区”和“医共体健康服务中心”;将承担全县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职能的科室和人员进行集合,成立“医共体公卫管理中心”,切实做强县级基础学科、错位发展特色专科,有效解决县直医疗机构资源冗余、无序竞争的问题。


二是县镇一体融合整合。实行总、分院统筹管理,将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11个镇卫生院纳入分院管理,实施分院独立法人资格不变,法定代表人由总院院长兼任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制定《医共体章程》,推行“一委四会八部”融合治理,成立医共体总院党委,由卫健医保局党委书记兼任医共体党委书记,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院长负责制。在决策“三重一大”事项上建立总院党委会、总院院长办公会、分院院务会、职工代表会“四会”议事决策程序。整合总院内设科室设置医共体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绩效考核、医疗质量、医保服务、公卫健康、信息系统八个运营管理部,健全人事、预算、成本、资产、绩效、药械等管理制度流程,实现体系重塑、制度重构、资源重组。


三是镇村一体融合整合将村卫生室作为镇卫生院派出机构,法定代表人由镇分院执行院长担任,乡村医生为村卫生室主要负责人,实现村卫生室公有产权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将村卫生室医疗规范、药品采购、收费标准、资金资产、社会保障纳入镇分院统一管理;配套落实人员编制、工资待遇、设施设备、运营管理“四项保障”。县财政每年预算保障村卫生室4000元/年运行经费,按照450元-650元/月区间分五档落实乡村医生绩效考核补助,实施乡村医生2000元/年养老保险定额补助,全县乡村医生年平均收入从4.7万元增长至5.8万元,有效解决了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弱,乡村医生收入水平差,基层卫生网底不牢的问题。


四是防治一体融合整合。医共体总院牵头组建县镇村340名医务人员参与的健康管理责任医师团队,实行“网格化”联片包镇到村入户健康管理责任制;整合县级专家和197名县镇村三级医务人员组建慢性病专业管理责任医师团队,落实“专家指导、专病专防、专病专治”工作机制,对全县慢特病患者实施个性化防治和干预,切实解决群众健康管理不紧密、防治措施不系统、慢病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半年累计问诊义诊服务9040人次,巡诊走访2010户次,免费健康体检7158人次,完成移动CT检查826人次,管理干预各类慢病患者2270人次。


02


推动内部运行统管,构建数智化管理运营体系


一是组建远程诊疗数智平台。坚持让信息技术多跑路,让基层群众不跑路,设置远程会诊中心,上连三甲、下接镇村、集中诊断;设置医共体远程心电、影像中心,实现镇村检查、县级诊断、即时反馈;设置远程超声中心,实现设备互联、县级指挥、镇级操作;设置远程急救中心,实现无缝衔接、双向奔赴、“上车即入院”,不断提升基层医疗诊断同质化水平,有效解决基层专业人员不足、诊断水平不高、急救能力缺乏问题。截至目前,实施远程会诊168人次,远程心电诊断357人次,远程影像诊断4650人次,远程急救186人次,累计抢救严重创伤患者42人次、急性胸痛患者256人次、溶栓患者12人次。


二是组建药学服务数智平台。设置医共体集中审方中心,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软件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智能审核,对超说明书、超剂量用药等处方转入人工复核,由总院药师准确识别不合理用药问题,确保用药安全合理。设置医共体药品配供中心,落实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动态汇总预测需求,实时监控评估效果,规范用药管理,有效防止药品滥用,切实减轻用药负担,实现县域药品同城同价。截至目前,总院基本药物配备占比达61%,各分院基本药物配备占比达83%,基层处方合格率由78.2%上升至90.1%。


三是组建资源调度数智平台。设置医共体人力资源调配中心,由医共体总院根据县镇村各医疗机构长期缺员、请假缺岗、配比失衡情况全域随时调配,确保人员合理流动、服务连续高效。设置医共体资产设备调配中心,对县镇村医疗机构设备耗材实行统报统管统采,按照业务需求科学合理调度,有效解决医疗设备配置不足问题。截至7月,调整调度卫技人员45名,优化整合卫技人员31名,统筹调配各镇分院心电图、生化分析仪、B超等16台件。


四是组建健康管理数智平台。设置医共体健康服务中心,建立院长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对全县群众各类健康数据集中存储、智能分析,让各医疗机构院长随时掌握医疗、医保、医药、医院、医生情况,提升管理运行效能。设置医共体健康随访中心,建立重点管理对象健康随访监测系统,定时发送随访短信提示,逾期服务转接督办管理,全面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解决健康随访不及时,疾病监测不精准问题。截至7月,及时发现6970名管理对象健康问题1135个并进行干预。


03


动服务能力统提,构建同质化优质服务体系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设施设备均等同质。按照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版)”建设标准,完成筒车湾、龙王、四亩地、皇冠镇分院设施改造,建成江口分院标准化手术室,实施城关分院三院整合及整体搬迁,规范各镇分院急诊急救室,建成15个村公有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按照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基本标准,集中配置DR、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诊疗设备53台件,补齐更新5所镇分院急救转运车辆。基层卫生院(室)设施设备实现同标同质,“镇级活、村级稳”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二是推进诊疗技术均等同质。根据岗位需求推行全员竞聘,公开竞聘镇分院执行院长11名、考察选聘副院长17名,核增镇卫生院编制备案制指标53个,自主招录编制备案制人员27名、紧缺专业技术人员18名,培养基层管理人员11名、学科带头人2名、骨干医师11名、乡村医生5名,打破了长期以来镇卫生院人员“难流动、流动难”的局面,树立了鲜明用人调配导向。


三是推进质控管理均等同质。建立医共体内外妇儿质控小组和医共体中心药房,落实总院医师带教查房制度和总药师制度,在医共体中医分院、江口分院建立“协同病区”“协同门诊”,形成管理有规范、质量有标准、用药有保障、服务有提升的同标同质管理体系。


四是推进转诊分诊均等同质。巩固“3+2+1”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统一县镇村三级诊疗目录,各级医疗机构按病种目录开展服务。持续规范双向转诊管理办法和服务流程,落实医共体分院转总院累计起付线、总院转分院不设起付线医保支付政策,在县总院为村卫生室、分院转诊的患者预留病房,提供优先接诊、优先住院服务,有效改善无序就医问题。截至目前,分院上转总院患者1129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6.3%;总院下转患者109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3.7%。


04


推动资金打包统合,构建共享化利益链接体系


一是资金打包。建立“总额预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将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7600余万元全部打包拨付县总院,实行每月预付、季度评估、年终清算、适时干预,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按照县镇村6∶3∶1进行分配;将县财政按照全县常住人口每人10元标准设立的60万元健康管理专项资金拨付医共体总院,用于慢病管理责任医师团队服务经费,按照7∶2∶1比例进行分配;将预算给医共体各单位的财政资金和基本公卫中央补助资金统一打包拨付医共体总院,配套建立预决算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各医疗机构利益链接机制基本建立。


二是改革薪酬。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基础上,按照总院负责人年薪标准75%落实县中医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70%落实县妇幼保健院主要负责人年薪,65%落实江口、龙王、四亩地医疗次中心主要负责人年薪,60%落实其他镇分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同时,建立医务人员统一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实现县镇一套体系考核、一个尺度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不断降低县镇医务人员收入差距。

三是政策激励。出台医共体人员柔性流动二十二条管理措施,明确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期间档案工资保持不变,绩效工资按照岗位平均绩效予以保障。把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镇分院支医不低于1年作为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必要条件,对交流轮岗、资源下沉、基层支医到基层一线的医务人员除享受原单位平均绩效外,还可参与受援单位绩效分配,并全面享受相关政策性津补贴,保证优质医疗资源“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今年以来,县级医疗机构累计下沉20名医务人员到镇分院常年坐诊、74名医务人员到镇分院每季度开展义诊、巡诊。

四是科学考核。建立“四方满意、群众健康、医疗质量、服务能力、运行效率”五大考核体系和43项考核指标,通过群众、医生、医院、政府满意度评价,考核医疗质量、院感防控、压降药价、控降耗材重点指标,考核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开展,考核“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健康管理成效,考核医院管理水平,推动医共体利益共建共享、服务高质高效。

目前,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取得初步成效。截至7月底,医疗主要监测指标实现“五升三降”,县域就诊率、基层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基层首诊率、下转患者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5%、14.8%、9.8%、13.8%和43.7%,基层患者上转率、基层住院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费用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6.3%、19.7%和3.3%,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融合提升,群众就医负担正在逐步减轻,符合县域实际的就医新机制基本建立。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