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在数字健康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深度融合,赋能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和医学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的深度融合,同时强调规范技术应用,着力构建安全可信生态。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指引和方向。
当前,医学人工智能正加速创新发展,各地医疗机构和科创企业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医保、医药等“三医”领域的深度应用。面对医疗大模型在复杂医学场景中的技术挑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联合多家头部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建立了一套面向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的标准体系,旨在通过技术要求和成熟度评估两大评测方向,科学、严谨、全面地检验大模型在医疗服务、医保风控、临床科研等关键场景中的应用效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可靠的技术选型依据,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技术要求标准系列和成熟度评估标准系列两大核心组成部分。其中,技术要求标准系列旨在明确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在技术可行性、功能完备性和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基础要求,围绕总体技术要求、合成服务治理能力要求、应用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能力要求四大方向,涉及基础设施、数据处理、算法模型等多个技术领域。应用技术要求标准覆盖医疗服务、智慧医保、公共卫生等十余个应用场景,从场景应用、性能提升、业务优化、安全能力、模态支持等多角度,全面评估医疗健康大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技术效能。成熟度评估标准系列则作为技术要求的进阶指引,聚焦场景应用、数据管理、模型训练、性能优化、服务运营能力的梯次评估。评估体系划分成初始级、受监督级、可用级、可信级、可依赖级五个等级,分别反映了大模型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能力、性能表现及安全保障水平,为医疗机构等使用方提供可信技术选型依据,确保不同风险等级的医疗健康大模型的应用可靠性和有效性,探索形成大模型分级分类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体系的测试内容全面深入,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应用和安全性三大维度。技术要求标准聚焦基础设施安全、智能底座与智能应用服务,针对医院侧医疗服务、患者侧医疗服务、智慧医保、公共卫生等九大应用场景进行评测,同时考量性能、安全性、基础模型能力和模型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则建立了从初始级、受监管级、可用级、可信级到可依赖级的等级划分,通过评估场景应用能力、用户服务能力等维度,实现对模型成熟度的科学合理分级。标准体系明确了医疗健康大模型在不同维度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要求。通过系统性评测,全面展示模型在性能、安全性、场景适应性等关键指标上的表现,为行业提供了客观、精准的技术画像。
- 面向监管机构,评测结果为安全风险识别和政策制定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 面向医疗机构,评测标准为技术选型和应用部署提供了可靠参考;
- 面向模型开发者,评测过程有助于精准定位技术短板,推动模型持续优化和创新。
作为首个行业的系统性标准框架,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标准体系为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规范指引,有效推动技术创新与安全可控双效提升。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系统性解决技术安全与伦理挑战,引导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向安全、可靠、高效方向发展,促进模型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和应用生态优化,为医疗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推动数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4. 结果发布:核验证书报告,公布评测结果。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6月15日
宋薇珊 13021285662
songweishan@caict.ac.cn
武雅文 18310943365
wuyawen@caict.ac.cn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