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题,介绍湖北省深化医改的做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宜昌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湖北省宜昌市深化医改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数字技术与医疗融合是时下热门话题。宜昌市市长陈红辉介绍,宜昌市从惠民、惠医、惠政3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宜昌市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将数字医疗纳入智慧城市、数字宜昌建设,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制度保障等多维度协同发力。
“我们投入18.4亿元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集成公安、民政、教育、医保等多部门信息,联通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实现‘一屏知家底、一网全监测、一键达基层’。”陈红辉说。
据介绍,宜昌市以应用为导向,持续完善并扩容应用场景。该市建设远程心电、影像、会诊、检验、病理“五大中心”,提高市、县、乡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让群众看病更省时、更省钱、更省心;编织智慧急救一张网,让患者上车即入院、抢救更及时;搭建智慧血站,实现从献血到输血全过程溯源,保障群众用血安全;建成15个类别的中医知识库和中医辅助远程诊断平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推送重点人群信息到社区,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加精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院临床诊疗与管理。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简介绍,该院将人工智能大模型融入临床诊疗全流程,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通过互联网医院开展预约挂号、送药到家等服务,日均线上预约量达7000余人次;实现区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日均互认超600人次,节约患者检查费用支出。
“如今,数字技术正实实在在改变着三峡库区的健康服务。”宜昌市秭归县县长李芹介绍,近年来,秭归县积极探索数智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数字赋能打通山区医疗发展堵点。
秭归县统筹投入5000万元建成医疗卫生数据中心,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服务体系,横向对接公安、民政等8个部门数据系统;全县181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统一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诊疗信息“一平台汇聚、全流程追溯”,为全县常住居民建成29.4万份电子健康档案,档案使用率达到80.9%。秭归县建成县域影像、检验、心电等平台,累计开展远程诊疗18.6万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6万人次。“健康秭归”数字平台具有挂号、转诊、缴费等15项功能,日均为患者节省就医时间1.5小时,大大提升了山区群众的就医体验。
“我们会继续下功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李芹表示。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