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耗材零加成、DRG/DIP改革迅速推进,耗材出厂、进院到使用,各环节水分正在被抽干。大型供应商已经加紧追击,介入医院耗材管理。中标结果意味着什么?行业问题如何解决?新的机遇又在何处?
对此,赛柏蓝器械(ID:medchina)访问了医疗器械领域专业人士找寻答案。
一次性打包模式,利润空间有多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独家供应不合理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实际情况如何?
据了解,在集采集配模式中,医疗机构将医用耗材的采购和配送全部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负责院内医用耗材供应链运营管理,承担各项成本支出,并从采购差价及配送费中实现盈利。
这样,医院供应商就集中到了一家或几家企业上。
周经理告诉赛柏蓝器械,集采集配模式下,医院耗材供应打包给供应商,企业利润也会比较大。一些大型流通企业,本身对供应链比较有把握,最初切入SPD项目也是想保障原有供应份额。
因为有供应实现整体利润,企业会用低价吸引项目,也有部分企业直接免费为医院提供软硬件服务来打开市场。“对于整个行业来讲,可能会有风险,部分医院也会有所顾虑。”
而在另一种模式下,医疗机构保留医用耗材品种遴选和采购权,将院内供应链运营管理服务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承担运营中各项成本支出,并收取一定比例服务费。
独立第三方SPD项目以提供服务为主,医院和原供应商的供应关系不变,医院有选择产品的自主权。
“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医院对SPD项目的需求,正从最初的集采集配向运营管理模式倾斜。相应的,大型供应商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以供应为主,大家都越来越重视医院效能管理的提升。”周经理说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
“国家政策的倾向是医院不应该用耗材赚钱,医用耗材已经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院方的思维也发生了转变,现在的诉求就是要做整体控费,那企业的思维也要转变。”周经理说道。
下一个蓝海市场,定位在县域?
医疗药耗改革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让药耗买的便宜、用的少、少浪费、可溯源。因此需要对耗材进行精益化管理,对高低值耗材溯源管理,控制浪费源头。
传统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手段,医院对于医用药品、耗材的申领、进销存、管理、手术消耗、计费、盘点、结算和追溯的全过程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跑冒滴漏无法避免,对于医用药品耗材的临床使用、批号效期管控、质量安全报告、不良反应监测、重点监控、超常预警、点评等环节都缺乏必要的手段。
SPD可以使医疗机构中的医用耗材在供应、加工、配送等环节变得集中,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高低值耗材、诊断试剂的全流程追溯,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效率。
大三甲耗材体量庞大,在两票制、耗材零加成、集采、控制耗占比等一系列新医改政策推进之下,耗材管理精细化转型成为助力,SPD项目渗透率高。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调研数据,我国目前开展医疗器械SPD项目的三级医院占比79%,其中,三甲医院占比68%。51%的项目年采购规模在1-10亿元之间。
不过,周经理指出,“其实新的蓝海可能会出现在一些二三级的医院,甚至是整个县域。”
大三甲和县医院耗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对SPD项目的要求也有不同。三甲医院希望服务商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有更深层次的管理效能提升。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对赛柏蓝器械指出,大三甲医院管理上倾向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现在大医院普遍都有“云仓”,而且区域化比较明显,通常可以实现一个区域之间的流通和调取,压货或者是囤货的情况就会极大的缓解。
“而二三级尤其是县级医院,诉求比较清楚简单,就是希望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保障整体医疗安全,特别是对于整个区域的降本增效,会更有兴趣、更敏感。”周经理补充说道。
据赛柏蓝器械观察,除单个县医院的SPD项目推进外,以整体区域为服务对象的SPD项目成为新思路。
近期,建德市卫健局发文表示,已于2021年1月成功上线医共体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县域医疗健康“一张图”。据了解,该市将全市医用耗材采购配送权全部委托给国药器械公司,实现19家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统一管理。
去年2月,福鼎市医共体-福鼎市总医院(由福鼎市医院、福鼎市中医院、福鼎市妇幼保健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乡镇卫生院和1家卫生管理站共21家成员单位组成)医用耗材SPD项目结果公示,医共体SPD项目仅塞力医疗一家中标。
在分级诊疗大背景下,落实整个区域的精细化运营成为SPD项目的新方向。效率提高的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较量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