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崛起,上市企业成创新引擎
医疗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上市企业通过AI技术推动了医疗服务的创新和效率提升。本文基于小医历史文章中的数据,结合网络搜索和行业报告,全面盘点了AI医疗上市企业的代表性公司及其成就。包括AI + 病理诊断、AI + 辅助影像分析、AI + 健康管理等业务方向,共78家企业,覆盖了多个AI医疗细分领域。
细分领域与领军企业盘点 01 AI+医学影像:精准医疗的“数字眼”
代表企业:联影医疗(科创板:688271)、万东医疗(600055)
联影医疗:全球领先的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商,其磁共振技术平台uAIFI技术平台通过AI技术显著提升了MRI系列产品的图像质量和诊断自信度。例如,其DeepRecon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同时提高图像清晰度和信噪比,增强解剖细节显示。2024年,公司在RSNA(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展示了最新AI驱动创新,包括uMI Panvivo PET/CT,NEMA空间分辨率达到2.9 mm,体现了其在医疗影像领域的领导地位。
万东医疗:万东医疗聚焦高端医学影像装备,已形成 MRI、CT、DSA、DR 全链条解决方案。2024 年推出全球首款无液氦超导磁共振,突破性固体传冷技术登上《Nature》杂志;首创 120 cm 全幅 DR 实现一次曝光全景成像,DR 设备销量连续十余年国内第一,并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其他公司:还有迈瑞医疗(300760)、开立医疗(300633)、理邦仪器(300206)、慧影医疗(874245)、鹰瞳科技(02251.HK)等,均在AI影像分析领域有突出表现。
02
AI+病理辅助诊断:病理诊断的“得力助手”
代表企业:安必平(688393)、迪安诊断(300244)
安必平:专注肿瘤病理诊断,覆盖液基细胞学、PCR、FISH、免疫组化等全技术平台,拥有注册/备案产品逾800个。2024年推出国内首套液基细胞学全自动智检流水工作站,并与腾讯合作完成宫颈AI三类证临床;相关研究发表于《Modern Pathology》,AI可将初级医师灵敏度提升至81.6%。
迪安诊断:迪安诊断是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提供商,其GENEDIAN AI辅助诊断应用平台提供全面的智能分析模块,涵盖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病理学等领域。该平台通过同步诊断和扫描、批量智能分析和实时智能诊断结果显示,显著减少了病理学家的 workload,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其AI驱动的数字病理学解决方案如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
其他公司:金域医学(603882)、麦克麦迪(300341)、兰卫医学(301060)、盈康生命(300143)也在AI病理诊断领域有突出表现。
03 AI+体外诊断:检验科的“智能大脑” 代表企业:润达医疗(603108)、鹰瞳科技(02251.HK) 润达医疗:聚焦体外诊断全产业链服务与智能制造,以“渠道+自产+AI”三轮驱动:渠道端集约化及区域检验中心客户已超430家;自产端拥有糖化血红蛋白MQ-8000流水线、ARP-6465MD质谱仪等核心产品,其中糖化系列市占率居国产第一;AI端携手华为云发布“CDx良医小慧”医疗大模型,落地200余家医院,并推出“健康小美”AI体检机器人,实现检验报告秒级解读与健康管理全周期覆盖。 鹰瞳科技:专注视网膜影像AI,核心产品 Airdoc-AIFUNDUS 系列是国内首个获 NMPA 三类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可一次性识别 50 余种慢病风险。2024 年升级版 Airdoc-AIFUNDUS 2.0 新获三类证并新增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块;便携式眼底相机 AFC-100 同步上市,已出口欧洲、东南亚、中东等 20 余国。公司 2023 年服务 683 万人次,检出重大阳性 3.1 万例,基层网点突破 1,200 家;近视防控 AI 产品年服务近 90 万人次,视觉训练 AI 已进驻全国 800 余家医院。 其他公司:圣湘生物(688289)、万孚生物(300482)、贝瑞基因(000710)、亚辉龙(688575)、迪瑞医疗(300396)等公司也在AI体外诊断领域有突出表现。 04 AI+健康管理:AI+健康监测、精准诊断、基因检测 代表企业:美年健康(002044)、华大基因(300676) 美年健康:专注预防医学,以健康体检为核心,在全国 296 城布局 576 家体检中心,年服务客户约 3,000 万人次。公司依托 2.6 亿人次大数据,推出 AI 眼底筛查、肺结宁、脑睿佳等多款专精特新早筛产品,2024 年 AI 类产品收入已达 2.2 亿元。自主研发的“扁鹊”智慧体检平台覆盖 95% 分院,实现预约、检查、报告全流程数字化,并发布 AI 血糖管理助手“糖豆”,与六院共建糖尿病健康管理技术验证中心。 华大基因:聚焦以高通量测序为核心的精准医学检测,业务覆盖生育健康、肿瘤与慢病、感染防控三大板块。2024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肠癌早筛产品“华常康”采用粪便 DNA 甲基化技术,灵敏度 92%、特异性 96%,已服务全国 3,000 余家医院,收入突破 2 亿元、同比增长 270%;染色体非整倍体及缺失检测试剂盒获 NMPA 三类注册证,获批异常种类行业最多。截至 2024 年末,公司累计完成粪便 DNA 检测 130 万例、HPV 分型 750 万例,面向全球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网络已覆盖 100 余国家。 其他公司:智云健康(09955.HK)、健康之路(02587.HK)、九安医疗(002432)、燃石医学(BNR.US)、达安基因(002030)、华大智造(688114)、乐心医疗(300562)等公司也在该领域有突出表现。 05 AI+制药:加速药物发现,颠覆传统研发范式 代表企业:晶泰科技(02228.HK)、泓博医药(301230)、药明康德(603259) 晶泰科技:以量子物理+AI算法驱动药物与材料研发,核心平台ID4Inno™和XtalFold2可预测2000氨基酸以上蛋白复合物结构;2024年与礼来签署里程碑总额2.5亿美元的小分子新药合作,晶体结构预测成功率100%,位列全球AI制药融资榜首。 泓博医药:成立于2007年,2022年10月创业板上市,专注“药物发现→工艺开发→商业化生产”一站式CRO/CDMO服务。公司以药物设计为核心,已搭建CADD/AIDD、酶化学、连续流化学等十大技术平台,2023年AIDD平台已支持52项新药项目,其中2个进入临床Ⅰ期;累计37个化。HK合物推进至PCC阶段,3个进入NDA。上海、成都6万㎡研发实验楼与辽宁6万㎡GMP基地形成规模化产能,替格瑞洛中间体国内市占率领先,全球客户超30家。 药明康德:聚焦“一体化端到端”CRDMO服务,贯通小分子、多肽、寡核苷酸等全类别新药从发现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2024 年营收 392 亿元,在手订单 493 亿元创历史新高;TIDES 业务同比增 70%,多肽固相合成釜产能年底将扩至 10 万升。 其他公司:博腾股份(300363)、成都先导(688222)、恒瑞医药(600276)、药石科技(300725)、云南白药(000538)等优秀公司入局将加速行业进化和变革。 06 AI+医院管理:智慧医院的“中枢神经” 代表企业:医渡科技(02158.HK)、塞力医疗(603716) 医渡科技:医疗大数据龙头,其AI中台系统已接入全国900+医院,支持电子病历智能质控、DRG医保控费,2025财年中期营收同比增长67%,公司AI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与清华长庚等成立“坤蒙 AI 医院联盟”,并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成果发表于《柳叶刀》。 塞力医疗:聚焦医用耗材 SPD 精益管理与智慧医疗,2024 年携华为共建鸿蒙原生长护险平台并落地天津,年内连续中标安康、昆明等 6 家医院 SPD/IVD 集约化项目;其自研 SPD 系统通过公安部等保三级认证,以 5G+AI 赋能医院降本增效。 其他公司:万达信息(300168)、创业惠康(300451)、东软集团(600718)、麦迪科技(603990)、久远银海(0027777)、东华软件(002065)等公司也在该领域表现突出。 07 AI+智慧医疗:全链路的AI赋能医疗行业 代表企业:云知声(09678.HK)、京东健康(6618.HK) 云知声:专注通用人工智能,以“山海”600 亿参数大模型为核心,在智慧医疗领域提供病历语音生成、医保智能审核等 AI 方案,已落地北京协和、友谊医院等 500 余家机构;2024 年 MedBench 评测综合成绩 82.2 分位居榜首,并推出“雨燕”“雪豹”系列 AI 语音芯片,三年出货量增至 3,600 万颗,形成“云-端-芯”全栈闭环。 京东健康:以“医药+医疗”双轮驱动:自营药房年销487.96亿元,覆盖50万种SKU;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问诊49万次,AI分诊准确率99.5%。2024年发布开源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并上线即时零售“京东买药”——28分钟送药到家,已接入15万家线下药房。 其他公司:方舟健客(06086.HK)、乐普医疗(300003)、太美医疗(02576.HK)、医渡科技(021858.HK)、蚂蚁集团(688688)等公司也在该领域有布局且表现突出。 08 AI+在线问诊:基于AI的智能问诊、智能导诊 代表企业:平安好医生(01833.HK)、讯飞医疗(02506.HK) 平安好医生:以“医险协同”模式深耕线上医疗与健康管理,平台注册4亿用户,签约5万医生,日均在线问诊超百万次;2025年首发“7+N+1”AI矩阵,其中“平安芯医”与“安主任”已入选中国信通院首批开源大模型典型案例,实现7×24小时家庭医生闭环服务、3小时名医直连及全流程就医托管,AI诊疗准确率95%以上。 讯飞医疗:专注“AI+医疗”全场景,核心产品包括全球首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笔试的“智医助理”、星火医疗大模型X1及讯飞晓医App,已在6万家基层机构、200余家三甲医院落地,累计提供超10亿次AI辅助诊断,并获国务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数据局首批标杆案例。 其他公司:阿里健康(00241.HK)、医渡科技(02158.HK)、朗玛信息(300288)等公司也在该领域有布局且表现突出。 09 AI+手术机器人:推动手术更精准、更微创、更智能 代表企业:微创机器人(02252.HK)、威高股份(01066.HK) 微创机器人:全球唯一同时布局腔镜、骨科、泛血管等五大术式的手术机器人公司。核心产品“图迈”四臂腔镜机器人2024年完成国内装机30台、海外11台并获欧盟CE认证,累计辅助远程手术逾250例,成功率100%,最远跨洲12 000公里;骨科“鸿鹄”机器人获中国、美国FDA、欧盟CE等四地认证,全球订单超40台,累计完成机器人辅助全膝置换近2000例。 威高股份:旗下“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套获批三类证的国产腔镜机器人,2023年升级至三臂系统并获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称号。该系统集成5G+AI远程控制、主从异构实时映射及立体成像技术,截至2024年已完成60余例3000公里级远程手术,成功率100%,并有望将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费用降低30%以上。 其他公司:天智航(688277)、优必选(9880.HK)等公司也在该领域有布局且表现突出。 10 AI+电子病历:NLP技术应用,后结构化处理电子病历 代表企业:嘉和美康(688246)、卫宁健康(300253) 嘉和美康:业务聚焦“AI+电子病历”,2024年推出新一代智能电子病历平台V7,融合嘉和医疗大模型,实现病历自动生成、中西医结合辅助决策等功能。公司连续11年位居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份额第一,已服务1700余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超650家。最新“大模型辅助电子病历自动生成技术”可将数小时病历书写压缩至30分钟内完成,并在协和医院等顶级医院验证落地。 卫宁健康:深耕智慧医院与医疗信息化,2024 年推出 WiNGPT 医疗大模型并以 WiNEX Copilot 形态内嵌电子病历,覆盖病历自动生成、质控与 AI 辅助诊断,已在北大人民医院等多家头部医院落地。公司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医院核心系统市场份额第一,2023 年助力 11 家医院通过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测评。 其他公司:智慧眼(836147)、联众智慧(833633)、鹰瞳科技 (02251.HK)等公司也在该领域有布局且表现突出。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