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重整换帅,华润医疗“再无凤凰”,中国百亿医疗集团的新牌局

发布时间:2023-03-16 来源:宋昕泽 李琳 八点健闻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在近两年的低位徘徊后,3月8日,华润医疗(HK:01515)总市值突破百亿港元,收盘价报7.82港元/股,创下近两年新高。


过去两年,在低位与乌云下徘徊的不仅仅是华润医疗,而是整个中国医院集团赛道。


根据普华永道报告,2021年,我国医疗服务交易规模超千亿规模,但2022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急剧缩水至为254亿元。买医院的生意,从万人追捧到无人问津,转换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想象。


而在另一面,社会办医格局在残酷的大浪淘沙与洗牌后,一场围绕“专家玩家”与“大玩家”的角逐又缓缓拉开帷幕。


今年上半年,华润医疗(HK:01515)、新里程(002219)、国际医学(000516)等上市医疗集团陆续碰触近两年市值高点。资本市场的审视往往最为毒辣,由此来看,社会办医的“至暗时刻”似乎已然过去。


一个多月前,2月3日,13部委联合印发的《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被点名接棒的华润医疗反应迅速。在历史机遇之下,早早在开年后就乘市场回暖之势,以一套内外兼修的组合拳迅速出击——


2月下旬,华润医疗公告称,拟以超过36亿人民币收购辽宁华润健康、深圳华润健康及江能标的集团各自的资产、业务,将33家医院和超过1.1万张床位纳入其上市公司;


仅几日后,华润医疗再发公告,挂帅7年的原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及授权代表成立兵辞任。自此,华润医疗管理层“再无凤凰”,凤凰系全员出局,挂帅7年业绩平平的“成立兵时代”落幕。


此番“诚意满满”彰显了华润医疗求变的决心,敏感的资本市场对于优质资产的置入更是反应迅速:收购公告后的一个月,华润医疗股价一路走高,市值直破百亿港元大关。


但需要说明,装资产股价上涨是通常情况,不见得是对离任一把手的否定。


如果办医院是一门“慢生意”的说法,已在业内形成共识,其究竟是否是一门“好生意”,还需要众多医疗集团逐年交出的靓丽成绩单来佐证。


在支持国企办医的大背景下,医疗集团重启买买买或许将成为常态,对于医院经营,“超级玩家们”有更专业的管理模式和更现实的收益预期,在上一轮狂热周期中随着泡沫一起破灭的社会办医愿景,这一次,巨头们再次发起冲击。


一次“左手买右手”的收购

 未来医疗集团的新常态?


36亿,33家医院,1.1万张床位。


从数字而言,即使对央企而言,华润此次出手也可谓“大手笔”,但若进一步细看买卖双方关系,便会发现这是一场同系收购:华润医疗从华润健康接手了这部分优质的医院资产,两者同属中国华润旗下。


更简单地说,这不是一次外延式的扩张并购,而是“左手倒右手”的内部资产整合。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告诉八点健闻,华润此次并购是将分散在各个集团的医院并入一个集团,优化资源结构,集中力量。而且可以看出,业务线繁多的华润,仍看好医疗服务市场。


在一位长期观察医院并购的从业者看来,一个集团内部,一般不会有两个主体同时经营医疗服务,“相当于左右手互搏,不便于专业化管理,从管理上来讲内部竞争也不太合适”,这是此次华润内部整合的一个前提。另一方面,此次整合打通了华润健康医疗资产退出的渠道,“华润原本两个团队到市场中去,别人都很好奇,怎么都是华润?”


虽同属华润,华润健康旗下的医院多为政策支持背景下并购的国企医院,而上市的华润医疗中,装的则更多是市场化医院。


此次交易涉及的抚矿总医院、铁煤总医院和萍矿总医院,便是坐落在辽宁和江西的国企医院。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资产的质地,即收入和利润,是最为关键的。广发证券报告指出,华润医疗收购标的2021年收入体量,接近上市公司医疗收入的一半,22H1利润超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强,且仍处于提升阶段,为上市公司带来较大增量。


但华润医疗的盈利压力依旧在。


2月20日,华润医疗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2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下降约65%,主要由于此前收购的淮阴医院经营亏损及减值合计约2.2亿元,以及约1.6亿元的汇兑损失。


发布盈利预警后两天,就公告收购优质标的,也不得不让人怀疑,盈利压力对收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是收购的应有之义。”上述从业者说,“把优质资产装进来,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报表结构,能够解决上市公司经营上的困境”。


可以想见,将集团旗下的优质医院纳入上市公司的版图中,未来一段时间内,类似动作将不限于华润医疗,而将是各大医疗集团的“基本操作”。


以新里程为例,目前上市公司体内有一万张左右床位,集团整体则有三万张左右床位,两万张床位的注入预期是确定性的。对于追逐利润增长的上市公司而言,优质医院的注入也是必然动作。


但庄一强认为,在整个行业利润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这种收购无法成为常态。


华润医疗自己在2021年向外收购的淮阴医院,恰恰就佐证了这一观点。


淮阴医院不仅没有为华润带来利润增长,反而带来约2.2亿元的经营亏损和减值,包括医院经营亏损约0.6亿元,应收账款减值约0.5亿元,以及因经营未达预期形成的商誉减值约1.1亿元。


当地医疗服务市场有限,且竞争激烈。和淮阴医院隔着一座公园的便是一家公立三甲医院,拥有近3000张床位,身为二甲的淮阴医院很难与其竞争。


华润医疗当时花费了8.83亿元收购淮阴医院80%的股权,对其估值过高。在业界人士看来,其收购价格最多五六个亿。没有留下安全空间,再加上疫情冲击和DRG、集采等一系列医改政策深入推进,最终经营举步维艰。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并购在短期内似乎会带来收入增长,但其实拿来的是个累赘,“打不回来粮食,反而消耗掉原有的利润”,如此盲目扩大规模没有意义。


盲目扩大规模的收购,导致华润医疗2021年收入较2017年翻了2倍还多,但利润一直在4亿元左右徘徊。

成立兵离任 

华润“再无凤凰”


完成两笔交易后,华润“火线换帅”。


华润公告称,挂帅7年的成立兵辞任执行董事、总裁及授权代表。


2016年,华润医疗和凤凰医疗联姻,成立兵也从凤凰来到新东家。2018年,华润凤凰改名华润医疗后,除成立兵外,管理层中的凤凰系老人全部离开。自此,华润医疗中再无凤凰。


关于成立兵离任,华润医疗给出的理由是因个人发展。但业内心知肚明的是,业务是最直接的试炼石,成立兵治下的华润医疗业绩平平,7年之后,似乎集团的耐心走到了尽头。


业界的普遍游戏规则是,并购后迅速整合、改造原班人马。


如果改造不了,则杀决断地撤换掉原有管理层,另起团队。很少有企业能像华润一样,给一名从其他公司而来的领导层7年时间,最多一年,如果业务没有起色,就会考虑换人。


业内普遍认为,华润在“遗老遗少”身上耽搁了不少时间,绥靖政策让企业错过了几次黄金发展阶段。


当然,这也反映出华润医疗一直缺乏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直到当下,在其核心经营管理层7人中,仍有5人来自其各个时期收购的企业。


而当下接任成立兵的两位高管——于海担任华润医疗执行董事及总裁,宋清任公司授权代表。据官网显示,于海曾任职于辽宁健康产业集团,此前还担任过辽宁省本溪市副市长、并曾在辽宁省科技厅任职;而宋清曾任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两位搭档的新组合,一位官员背景,一位集团内部高层调整,让人不得不对未来华润医疗板块的故事充满期待。


当面对未来,告别上一段历史时,仍要以广阔的时空作背景,以客观的视角去观察。


站在华润“再无凤凰”的当下回看,审视当年那场华润和凤凰的联姻,多位受访专家亦表示,不能以现在的成败论英雄。


“在当时的场景下,有几个前提,一是没有医保局,二是普遍以药养医。所以那时华润收购凤凰,是成功的。”庄一强指出,“现在前提变了,就像铁人三项,一会儿游泳,一会儿跑步,一会儿又骑车,你得每样都行。”


他认为,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先做大后做强的规律已经失效:“先做大不一定能做强了,只有提质增效才能做强。”


另一位业内专家则向八点健闻表示,长远来看,这是一次“各得其所”的合作。


“凤凰相当于套现离场,华润则是获得了上市平台。”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总结。


量价优势已过时

集体迎接“精打细算”


过去几年,医疗集团的日子并不好过。


凭借规模效益,带量低价采购,本是医疗集团主要的利润来源,也是一种经过验证的盈利模式。


华润凤凰正是这种玩法下的个中翘楚。


2016年,华润和凤凰联姻后管理120家医疗机构,如此大的规模也使得华润凤凰有底气在供应商面前要求低价。以药养医时代,供应商报价本来就留有回扣空间,医疗集团统一采购,直接将这部分差价从医生转移到医疗集团,这也导致了一批优质医生的外流。


后来,国家医保局成立,支付方式改革,DRG/DIP逐渐在全国推行开,医疗费用得到控制。与此同时,集中带量采购的范围越来越大,从药品到耗材,医院采购成本越来越低。


对此,庄一强向八点健闻举了个形象的例子:“一种卖100元的药,之前医疗集团可以和药商谈到30元,谈下的70元就是其利润空间。如今,集采使得这种药的价格下探到10元,医疗集团自然失去优势。”


其次是疫情的冲击,就医需求被抑制,人力成本却不减,日渐枯萎的现金流成了压垮众多医院的重担。在一位医疗集团管理者看来,“现金流是关键。只有足够稳定的现金流才能撑起足够大的场景,由此不断扩大医院的产值,并进一步通过提高效率来获得合理的利润。”


在先前的逻辑中,医疗集团向外求发展,天然就有并购其他企业,扩大规模的冲动。以一味草药起家的恒康医疗,便是这种冲动演绎到极致的产物,短短几年间总计收购15家医院。2015年,其巅峰市值来到了史无前例的346亿人民币。


后来的故事,几乎人人知晓,恒康的游戏没能继续下去,最终卖身新里程。


“现在走量行不通了,得提质。三四级手术能做吗?微创能做吗?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吗?”庄一强说,新形势下,医疗集团必须提高医疗技术,赢得更多患者。


另一位前医疗集团从业者认为,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之外,还应该开发消费型的医疗服务,如美容、口腔、抗衰老等医保范围外的产品和服务。


如今,政策暖风再临,疫情影响散去,从年初伊始,多地民营医院的新院区、新诊所密集落地,华润等巨头也有了一系列新动作,其中,新里程入主后的恒康医疗更是格外惹人注目。


去年9月,其证券简称正式从“恒康医疗”变更为“新里程”,交出的首份年度成绩单足够靓丽,据其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1.4亿元至1.6亿元,扭亏为盈。上市公司也在今年3月时,迎来一众机构与私募基金的调研,其中不乏明星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身影,调研次日,新里程股价高开后直封涨停,报5.69元/股,是其近6年的股价高点。


种种迹象不由惹人遐想,社会办医的一轮新周期又来了?


但历史往往不会重复自身,这一轮新周期里仍在牌桌上的玩家,不少都是上一轮泡沫周期的亲历者,对于并购与扩张,都显得格外谨慎和冷静,豪掷千金的外部并购势必越来越少见,精打细算的内部整合也许才是新常态。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未来华润还是会继续去收一些医院,但是它可能会更加小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