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等候时间长,是影响患者就医体验感的“痛点”之 一,特别是三甲医院,这一点尤其明显。对单日门诊量高达1万多人次的重医附一院来说,近3个月来,患者平均候检时长从90余分钟缩短至30余分钟,他们是如何做到的?4月3日,记者了解到,该院党委书记吴昊近日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上,作题为《以数为基,以智为擎,智慧医院创新发展之路》的主旨报告,道出其中“秘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吴昊作主旨报告。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大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社、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共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创新大赛、技术交易等板块。
建设智慧医院
一站式预约服务平台覆盖全院30个科室、4805个项目
如何建设智慧医院?吴昊说,医院制定了“11631+N”智慧医院整体框架,通俗来说,就是以智慧医院大脑为中心,在智慧党建、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教学六个方向发力。
“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吴昊说,“以智慧服务为例,我们建立了一站式预约服务平台,实现多渠道预约和签到随时随地,对患者当次就诊所需要做的各类检查项目进行自动预约,比如患者同时需要做CT、心电图、超声检查,平台会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科室剩余号源自动为患者规划最优检查时间。目前这项服务已覆盖医院本部及全部直属分院的检查、治疗、住院、护理门诊等多种类型的30个科室、4805个项目,检查预约率91%,累计服务患者190余万人次,患者平均候检时长缩短了一半多。”吴昊说,在远程医疗方面,该院已与重庆及周边省市151家医院合作,远程医疗协作网服务总量超过208.3万例次。
在智慧医疗方面,医院开展AI临床辅助决策,知识库里积累了57000余条词条、17000余条临床预警规则,并创新构建了甲状腺素运载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为代表的罕见病诊断预测模型,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诊疗质量。
开展智慧科研
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数字智能管理平台
据吴昊透露,围绕“智慧科研”,医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早期识别率低,有效可及的干预效果差等现实困境,医院建立基于AI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数字化智能交互平台,借助微信小程序、PC端、机器人等形式,实现“筛查-预警-评估-治疗-预后”的全周期儿童青少年咨询及干预服务。同时,医院还建立了结直肠癌、精神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专科专病数据库。
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建设人才队伍?吴昊介绍,医院为每个医生建立了档案画像,集中化管理医生的个人信息、工作量考评等,从而实现医务管理智能化。同时,该院采用“数据+业务”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及医疗服务数字化管理,让每个学科有一张“智慧画像”。
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未来医疗服务新模式和智慧医疗新赛道
在吴昊看来,医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除了发展新型医疗技术,还有打造由新技术衍生出的未来医疗服务新模式和智慧医疗新赛道。
比如,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布局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力争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设备等领域突破技术壁垒,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力等领域创造新场景,在精准化数智医学大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精准交互诊疗服务系统、虚拟患者和数字孪生的药物研发与医疗装备及生成式AI仿真的医学教育等方面发力。
医院还将打造三类新生态,即医疗服务新生态、医院治理新生态和融跨协同新生态。以医疗服务新生态为例,就是整合健康管理、疾病发现、诊断、治疗、康复、安宁疗护等全场景,探索利用“重医一心”GPT-OS和数字身份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就医服务,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提升就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