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议深入探讨了网络安全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挑战,并明确了深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及数据安全保护制度的具体路径,为医疗行业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一、等保制度的医疗实践与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下,网络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稳定、企业运营和个人隐私安全的关键要素。我国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特别是从1.0升级至2.0版本,为医疗行业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安全保障。医疗行业针对特性制定了详细的等保标准和政策,确保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的安全。 2011年11月29日,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中第19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构建可信的网络安全环境,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健康医疗大数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系统安全可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相关信息系统等均应开展定级、备案、测评等工作;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第三章第十五条: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实施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第35项: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与测评、医院重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不低于三级;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新版测评方案4.3章节:评审四级以上的医院的信息平台需要完成等级保护三级定级备案与测评,要求提供备案证明及本年度或上一年度相关的安全测评报告。
二、医疗行业需尽快推进等保工作
医疗行业迫切需要加快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步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 1. 履行法定责任,确保合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定行业和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比如涉及用户信息安全、企业安全、国家机密、公民信息和资金安全的系统)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进行保护。监管部门对医疗行业的网络安全有着明确且严格的要求,等保测评是满足这些监管规定的重要手段。 2. 应对行业特定要求,提升行业竞争力 医疗行业因其特殊性质,对数据安全有更高要求。等保制度帮助医疗机构建立高标准的数据保护体系,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3. 应对日益复杂威胁,合理规避风险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等保制度为医疗行业提供了及时的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有效降低数据泄露和系统瘫痪的风险。
三、多规管理融合实现全面合规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基石,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一体化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密评、关保、等保应当加强衔接,避免重复评估、测评。 随着众多政策要求多监管、强监管和日益严峻的安全风险,对运营单位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不仅如此,运营单位还面临着一些运营单位存在着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不聚焦、无法形成动态管理机制、等保密码关保等合规验证工作重复、合规管理成本高等风险。 安全是整体,合规是基准。道普信息风险管控专家建议,可以借助专业的第三方风险管控服务,采取多规管理融合手段,基于网络安全责任制、等级保护、关基保护、密码应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要求,从“合规规划、合规实施、结果管理、合规跟踪”四个维度,开展等保、密码、关保、数据安全等评估,实现合规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规管理成本,满足监管部门各项网络安全要求,保障信息化管理对象合规运行,减少监管部门的通报,实现医疗行业全面合规。 2024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吹响了医疗行业网络安全深化建设的号角。通过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医疗行业将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水平,保障我国医疗数据的安全,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实施。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构建医疗行业的数字健康防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