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行业专家背靠背盲审以及终审,共选出20篇典型案例,将陆续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项目简介
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诸如胸痛、卒中、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治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15年,是长治市属最大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于2019年正式全面托管潞洲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及辖区内3个卫生服务中心、20余家乡镇卫生院,2020年底,入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建设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实现从院前急救、基层转诊到院内多学科协同救治、患者康复随访、民众科普教育的一体化救治,为胸痛患者、卒中患者、创伤患者、心衰患者、房颤患者、中毒患者、危重孕产妇和婴幼儿救治搭建一张快速救治的网络,统一诊疗规范,优化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治疗途径,“打造黄金一小时生命救治圈”,以达到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救治率。
建设与开发
此项目建设的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一体化信息平台包括: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系统服务平台、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数据监控系统、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院前急救管理平台、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院内多学科协同救治平台和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数据上报系统。 图1 平台架构 (1)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系统服务平台 房颤、心衰是心血管领域的两类重大疾病,与胸痛等急性心血管疾病是统一学科范围。胸痛、房颤、心衰患者的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此外,长治市是煤矿强市和农业大市,因煤矿井下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及农业生产中的农业导致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 因此,本系统服务平台在现有“五大中心”的基础上,延伸了房颤、心衰和中毒中心,构建“八大中心”急救一体化管理平台,将专科救治的全流程、知识库、质控全部建设完成,有效地规范了各急救中心救治的流程及关键质控环节。 (2)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数据监控平台 实现患者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展示医生工作量统计、呼叫原因分类统计、空车率统计、车辆任务统计、救治人数统计、出车实时情况、当天任务信息统计、事件信息提示、120急救车任务状态、诊疗过程。展示患者信息、实时传输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数据,并以图表形式展示统计数据等内容。 (3)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院前急救管理平台 1)一键呼救 院前急救系统对接长治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公众号和云诊室工作站,实现患者的一键呼救。患者只要关注长治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公众号,点击“云上服务台”即可直连我院远程客户服务端,对接院前急救的工作人员,实现患者与接诊客服的远程视频通话,相较原来的语音通话,该种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服务;云诊室移动工作站是我院便民服务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前期在我院医疗集团内部10家乡镇卫生院布设云诊室移动工作站,该工作站可以进行血糖、血压、心电体征等指标的测量,心电数据回传到院内心电图室完成报告书写,并将报告回传至乡镇卫生院进行查看,一旦发现有问题,可以实现一键启动导管室,建立区域协同救治新模式,实现区域内心电一张网,为基层患者开通救治绿色通道。 图2 区域心电一张网 2)院前急救车 对院前急救车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有急救车设备的基础上增加GPS车辆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患者在拨叫急救电话后,手机会自动接收一条短信,告知患者急救车已派出,并可以实时查看急救车的行驶轨迹及位置;患者上车后,医护人员可以将视频监控系统打开,院内医生可以实时查看患者的心电波形数据及状况,如果发生特殊情况,院内会诊医生可以与车上的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实时语音交流病情,并做出相应的指导,为患者到院就诊做前期准备,节约抢救时间。同时,患者在救护车上的所有视频内容及记录将自动保存在系统中,以便后续查阅。 图3 院前急救车 3)院前病历 当患者被安全转移至救护车后,医护人员借助平台内置的智能化病历模板系统,针对特定诊断类型进行专科化病历记录。其次,运用平台集成的各类专科化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全面而专业的病情评估,并以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格式即时存储于急救信息平台中。最后,利用智能医嘱生成模块,精准开具适宜的紧急救治措施及用药方案,实现救治工作的前置部署与无缝衔接。该系统不仅确保了病历书写的规范性与完整性,更通过结构化的数据录入方式,显著缩短决策反应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为后续入院治疗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4 院前病历 (4)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院内多学科协同救治平台 该平台与龙腾妇幼系统、互联网医院系统、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嘱系统、PACS系统、检验系统、心电系统、手麻系统、急诊系统、CA系统、短信平台、区域心电平台、随访平台、微信公众号、医院集成平台等24个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确保医疗记录的标准化与精确度,有力推动了跨科室协作与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 图5 院内多学科协同救治平台 (5)区域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数据上报系统 一方面,该系统实现了院内患者的早期预防筛查与快速救治,一旦心电图室发现该名患者有危机值就将患者信息上报至胸痛中心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缩减决策延迟,为高风险心血管事件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机。 另一方面,该平台积极对接国家级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心衰中心以及房颤中心,实现了患者数据的自动化、实时上传,使患者诊疗信息即时纳入全国范围内的疾病监测与防控体系。 关键技术或产品描述 (1)5G基站和移动手环 本项目以长治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改建为基础,在大楼内安装多个5G基站点位,搭配患者移动手环,实现患者医疗行为时间的自动采集、质控。 图6 5G基站和移动手环 (2)记录仪 为每次出诊的医护人员配备记录仪,将诊疗过程的影像资料全部记录留档保存,既留下了诊疗资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同时,该记录仪做成长治市人民医院胸牌的样式,既美观又安全。 图7 记录仪 (3)视讯设备 为每辆救护车配备GPS定位设备和视讯设备,院内每个临床科室都有对应的视讯设备构成院内视讯网络,救护车上的视讯设备可以首先对接急诊科的视讯,构成远程视频接诊,如果有会诊的需要,视讯设备可以互联互通,实现临床科室在本科室内的MDT多学科会诊,节省的就诊时间。 图8 视讯设备 应用效果 (1)有效提高了危急重症患者病历的书写率、完整性、上报率 自2024年1月系统上线以来,截止到2024年4月,该平台累计患者700例,其中自行来院患者417例,救护车患者195例,转院患者10例;自行来院患者病历书写完成396份,完成率达95%,救护车患者病历书写完成187份,完成率达96%,转院患者病历书写完成10份,完成率达100%。 此外,房颤患者47例,上报国家房颤中心平台数据47例,完成率达100%。 图9 上报数据 (2)实时掌握区域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情况 自2024年1月系统上线以来,截止到2024年4月,该平台累计共完成700例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其中,胸痛患者共155例,卒中患者155例,创伤患者211例,孕产妇9例,中毒8例,房颤47例,心衰3例,其他112例。同时,该平台可以展示长治市区域内各区、县的接诊危重患者分布情况。 图10 区域危急重症患者实时救治情况 (3)实现患者病历的实时质控 该平台运用自动时间采集技术,实时监控患者上车、到院和治疗开始等关键节点,并以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实现了患者病历的实时质控,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全面了解病历质量的便利途径。 图11 患者病历实时质控 (4)弥补了基层与偏远地区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短板 该平台充分利用5G物联网技术的高速传输、广域覆盖特性,打破了传统急救呼救在地理空间上的局限,确保无论患者身在何处都能实现一键快速、稳定、准确的关键呼救,极大地缩短了危急状况下患者与救援力量之间的响应时间,成功地填补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救治能力空白,从而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5)以预防为主导,显著降低患者发病率 本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力量,实现对血糖、血压、心电等关键指标实时监测预警与智能分析,结合个性化风险评估、疾病早筛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多元化策略,构建起一套前瞻性的预防干预体系,有效地降低了各类疾病的发生率,助力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基于5G的区域“八大中心”急救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其在急救医疗中的实际应用。该平台充分利用5G物联网技术,打破信息孤岛,冲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患者信息的高效采集、精准分析与实时共享,同时,通过早期筛查、一键呼救、协同转诊等手段,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力推动了救治工作的前置化、专业化与协同化,显著提升了急救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为快速、精准的诊断与救治奠定坚实基础。